关于清朝亲王1.清朝的亲王如睿亲王,肃亲王,英亲王中,"睿""肃""英"这些字代表什么?是性格么2.记得康熙有个弟弟是恭亲王常宁,可是后来有一个恭亲王奕欣,他们俩都是"恭"这个字.是巧合么3.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5 16:52:38
关于清朝亲王1.清朝的亲王如睿亲王,肃亲王,英亲王中,

关于清朝亲王1.清朝的亲王如睿亲王,肃亲王,英亲王中,"睿""肃""英"这些字代表什么?是性格么2.记得康熙有个弟弟是恭亲王常宁,可是后来有一个恭亲王奕欣,他们俩都是"恭"这个字.是巧合么3.这
关于清朝亲王
1.清朝的亲王如睿亲王,肃亲王,英亲王中,"睿""肃""英"这些字代表什么?是性格么
2.记得康熙有个弟弟是恭亲王常宁,可是后来有一个恭亲王奕欣,他们俩都是"恭"这个字.是巧合么
3.这种前缀是一个亲王用完后,以后的亲王不能用了么?
4.电视剧中有一个果亲王,历史上他到底是什么身份?

关于清朝亲王1.清朝的亲王如睿亲王,肃亲王,英亲王中,"睿""肃""英"这些字代表什么?是性格么2.记得康熙有个弟弟是恭亲王常宁,可是后来有一个恭亲王奕欣,他们俩都是"恭"这个字.是巧合么3.这
有关清朝亲王的问题
1、清代亲王的儿子可以被封为亲王吗?
清代亲王的儿子可以被封为亲王,但要有条件,无非就是军功、其他让皇帝赏识的东西.
清朝的王,叫“出将入相”,还可以做军机大臣,做议政王,做摄政王.“递降”:亲王的儿子封郡王,郡王再往下封是贝勒,贝勒儿子是贝子,一代一代往下降.
2、亲王参与早朝吗?
亲王参与早朝.
清代的早朝,宫廷的专用词称“叫起”,是皇帝或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召见军机大臣、王公、满汉大学士或六部堂官以及封疆大吏等传达谕旨、听候奏对、接受觐见等的最高形式.经常是在早晨7点至8点以后,大约用一个时辰(两个小时)左右.这在宫廷里是最隆重的事.
3、亲王分为几种?分别是几品?
亲王的种类比较复杂:
分满族和非满族,分铁帽子王和非铁帽子王等等,清朝前期和后期的成分还有所区别.
清代的爵位分为两个系统,一是皇族的爵级,分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计10级(其中镇国公、辅国公又有“入八分”、“不入八分”之别,故又可计为12级).二是皇族之外的爵级,由分为公、侯、伯、子、男、轻车都尉(以上各级又分为三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9级.
清代的皇族宗室爵位在清崇德元年定制为九等,顺治六年,更定为十二等:
1.和硕亲王.2.多罗郡王.3.多罗贝勒.4.固山贝子.5.奉恩镇国公.6.奉恩辅国公.7.不入八分镇国公.8.不入八分辅国公.9.镇国将军.10.辅国将军.11.奉国将军.12.奉恩将军.
军功民爵.这是专门为酬劳功臣勋旧,推恩外戚,褒奖阵亡.
努尔哈赤的时候,列有总兵、副将、参将等五等,皇太极天聪八年,加上公爵,更设一、二、三等昂邦章京、梅勒章京、扎兰章京、牛录章京.顺治元年,加上公、侯、伯,并且正式更定昂邦章京为精奇尼哈番,梅勒章京为阿思尼哈番,扎兰章京为阿达哈哈番,牛录章京为拜他喇布勒哈番,增加拖沙喇哈番.乾隆元年,比照汉称,更定精奇尼哈番为子爵,阿思尼哈番为男爵,阿达哈哈番为轻车都尉,拜他喇布勒哈番为骑都尉,拖沙喇哈番为云骑尉.乾隆十六年,定制世袭七品为恩骑尉,这样,正式确立了清代的世爵制度,分为九级二十七等,它们是:
公爵,分为一到三等,超品.
侯爵,分为一等侯兼一云骑尉,一到三等侯,超品.
伯爵,分为一等伯兼一云骑尉,一到三等伯,超品.
子爵,分为一等子兼一云骑尉,一到三等子,正一品.
男爵,分为一等男兼一云骑尉,一到三等男,正二品.
轻车都尉,分为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一到三等轻车都尉,正三品.
骑都尉,分为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一到二等骑都尉,正四品.
云骑尉,正五品.
恩骑尉,正七品.
一云骑尉在清代俗称“半个前程”.
4、亲王的儿子可以再被封为亲王(非郡王)么?
可以,但基本上还是要经历郡王这个阶段.破格提拔的也许有.
例如,清军南下时,大将阿济格、多铎、豪格等都是努尔哈赤之子,故直接封为英亲王、豫亲王和肃亲王.博格是努尔哈赤之孙,故先封贝勒,再加封端重郡王,再进为端重亲王.另一大将图赖不是皇族,就只能封一等公.张勇是汉族,被封为一等侯.清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珅曾封一等公,在四川镇城市白莲教起义的额勒登保和德楞泰都曾封三等公,名将常遇春曾封二等男.清末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曾国藩部曾封一等侯(清代的汉族文官无封公者,封侯者也以曾国藩为第一人),左宗棠曾一等伯,进二等侯,李鸿章也曾封一等伯.按清朝的官职制度.汉族是不能封王的,唯有清初时例外,就是原为明朝大将,后又降清,成为清朝大将的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和耿仲明,清廷为了招诱更多的明将降清,特地破例封汉族将领为王,吴三桂为平西王、孔有德为恭顺王(后改定南王)、尚可喜为智顺王(后改定平南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后改靖南王),故而时人以藩王视之.(摘自《档案大观》)
有清一代,军功世爵也不是都可以世袭的,只有少数满洲世家才可以享受这个特殊待遇,像努尔哈赤的亲密战友额亦都、费英东、扬古利,猛将图鲁什、叶臣、阿山等,汉人最初除了佟家一族以外,包括很早归顺的八旗汉军石廷柱等,此外连额驸李永芳都无缘.直到清军入关后,一大批南明降将得以用民族利益换取了这个世爵,像田雄、许定国等人.“三藩之乱”起,康熙重用绿营将帅,张勇等“河西四将”得以晋封.雍正朝,为了缓和明朝遗老遗少的矛盾,雍正正式为朱元璋立嗣,选派朱之琏(正白旗汉军)为朱元璋后裔,打扫明孝陵,晋封一等侯,世袭.张廷玉以宣力有年,谨慎勤劳,被雍正封为一等伯,这是汉人中在清代唯一不是以军功封爵的第一人也是最后一人.(此人也是汉人中唯一一位得以不需要军功就能够配享太庙的大臣,这个荣誉连曾国藩等人都无缘得到,满洲贵族能够配享太庙的也只有15人而已)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汉人封爵的没有,等到太平军起,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以军功封爵才又出现.
清朝的王不是这样,叫“出将入相”,还可以做军机大臣,做议政王,做摄政王,那明朝没有,那么清朝这么多的王,我算了一下,清朝的皇帝的儿子是113个,这么封下去也不得了,所以他想了个办法,叫做“递降”,亲王的儿子封郡王,郡王再往下封是贝勒,贝勒儿子是贝子,一代一代往下降.因为当时他考虑到大清王朝亿万斯年,要万岁,一万年,这一万年,他这个王就不得了,所以要往下降,降到最后,叫闲散宗室,就没有爵位了,这是一般情况.有的例外,叫做世袭罔替,八个不降.这八个,就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郎,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还有敬谨亲王尼堪,还有两个郡王,一个是克勤郡王岳讬,还有一个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就是六个亲王,两个郡王当年开国的时候,他们立下了赫赫战功,所以他们就是世袭罔替,就是亲王有一个人继承,还是亲王,一直到清朝末年,始终是亲王,这八个世袭罔替的亲王和郡王,俗称“铁帽子王”,这么来的.另外四个亲王世袭罔替,一个是怡亲王允祥,就是帮助雍正取得皇位那个,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这四个亲王世袭罔替,所以清朝世袭罔替的王,前面是六个亲王,两个郡王,后面是四个亲王,一共是12个王,世袭罔替,就是他们有一个儿子可以继承亲王,其他的不行,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继承亲王,只有一个.清朝有一个特点,就是只有宗室才可以做亲王,宗室里头做亲王也是很不容易的.我看报纸登了一篇文章,说某一个人是慈禧的娘家的后裔,他一上班别人就说“亲王驾到”,他下班要走,也喊一声“亲王再见”,这当然是玩笑话了,不可以,那拉氏也不能做王,也不能做亲王.慈禧的父亲惠征仅仅是个“承恩公”,公、侯、伯、子、男,那个“公”,慈禧的弟弟桂祥、照祥后来承袭一个“公”,所以清朝的王是很严格的,但是开国的时候例外,你比如说“三顺王”:孔有德、耿忠明,尚可喜那是开国时期,属于例外,正常封王,就必须是宗室,“觉罗”都不可以.
清朝的王,是吸取了明朝的教训,明朝特别是永乐之后,他对王有非常严格地限制,主要怕他们搞宫廷政变,夺权,清朝把这方面好的经验,把这方面对他们有益的经验也吸取了,但是清朝的王和明朝相比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对外领兵,清朝王对外统兵,对内干政.清朝以摄政王开始,入关之后,多尔衮是摄政王,以摄政王告终,最后还是摄政王.清朝的亲王做议政王,做摄政王,做大学士,做大将军统兵,它意思是发挥满洲宗室王的作用,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过于重用爱新觉罗的亲王,没有在爱新觉罗家族之外广泛地搜集人才,重用人才,特别是后来清朝的军机大臣,满人比较多,这是清朝后来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清朝的诸王管理得比较严格,太胡作非为,不能说没有,比较少,规矩很大,举一个例子,乾隆的时候,山西的巡抚叫喀宁阿,给一个王,过年上个奏折表示祝贺,附带了送的鱼,数尾鱼,就是几条鱼,到北京之后,不敢收,就报告了乾隆皇帝了,乾隆皇帝对这个山西巡抚是大加申斥,就是几条鱼呀,就受到申斥,所以清朝对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管教的应当说是比较严的.
[编辑本段]清朝所有的亲王名单
除了铁帽子王外,其他王爵都要世代递降到一定爵位才不再往下降.如亲王降至镇国公、郡王降至辅国公,以此类推.
清朝所封的亲王(追封的不算,只要是封过亲王的,包括后来曾被革爵或降爵过的都.铁帽子王下面另述)
敬谨亲王尼堪(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第三子),成亲王岳托(努尔哈赤次子代善长子)、安亲王岳乐(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第四子)、端重亲王博洛(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第三子)、英亲王阿济格(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皇太极第十一子)、裕亲王福全(顺治第二子,其子保泰、孙广宁、广禄相继袭亲王)、恭亲王常宁(顺治第五子)、纯亲王隆禧(顺治第七子)、理亲王允礽(康熙次子,其子弘晳曾袭亲王)、诚亲王允祉(康熙第三子)、雍亲王胤禛(即雍正)、恒亲王允祺(康熙第五子,弘日至袭亲王)、淳亲王允佑(康熙第七子,子弘袭亲王)、廉亲王允禩(康熙第八子)、履亲王允祹(康熙十二子)、果亲王允礼(康熙十七子)、諴亲王允秘(康熙二十四子)、和亲王弘昼(雍正第五子,子永璧袭亲王)、荣亲王永琪(乾隆第五子)质亲王永瑢(乾隆第六子)、仪亲王永璇(乾隆第八子)、成亲王永瑆(乾隆十一子)、嘉亲王永琰(乾隆十五子,即嘉庆)、庆亲王永璘(乾隆十七子,其孙奕劻时爵晋为铁帽子王)、定亲王绵德(乾隆长子永璜次子)、敦亲王绵恺(嘉庆第三子)、瑞亲王绵忻(嘉庆第四子)、惠亲王绵愉(嘉庆第五子)、敦亲王奕谆(道光第五子)
礼亲王系:承序:代善、满达海、常阿岱、杰书、椿泰、崇安、巴尔图、永恩、麟趾、全龄、世铎、诚厚,历十代十五王
代善:太祖二子,和硕礼烈亲王
满达海:代善七子,和硕巽简亲王(改号,后追降为贝勒)
常阿岱:满达海子,和硕巽亲王(后降为贝勒)
杰书:代善孙,和硕康良亲王(改号康)
椿泰:杰书子,和硕康悼亲王
崇安:杰书子,椿泰弟,和硕康修亲王
巴尔图:杰书子,椿泰、崇安弟,和硕康简亲王
永恩:崇安子,和硕礼恭亲王(复号礼)
昭梿:永恩子,和硕礼亲王(后革爵)
永諲:崇安子,永恩弟,追封和硕礼亲王
麟趾:永諲子,和硕礼安亲王
锡春:麟趾子,追封和硕礼亲王
全龄:锡春子,和硕礼和亲王
世铎:全龄子,和硕礼恪亲王
诚厚:世铎子,和硕礼敦亲王
郑亲王系:承序:济尔哈朗、济度、德塞、喇布、雅布、雅尔江阿、神保住、德沛、奇阿通、丰讷亨、积哈纳、乌尔恭阿、端华、承志、庆至、凯泰、昭煦,历十代二十六王
济尔哈朗:显祖孙,太祖三弟舒尔哈齐六子,和硕郑献亲王
济度:济尔哈朗二子,和硕简纯亲王(改号简)
德塞:济度三子,和硕简惠亲王
喇布:济度二子,和硕简亲王(后追革爵)
雅布:济度五子,和硕简修亲王
雅尔江阿:雅布长子,和硕简亲王(后革爵)
神保住:雅布十四子,和硕简亲王(后革爵)
费扬武:济尔哈朗八弟,追封和硕简亲王
傅喇塔:费扬武四子,追封和硕简亲王
福存:傅喇塔子,追封和硕简亲王
德沛:福存子,和硕简仪亲王
巴尔堪:济尔哈朗四子,追封和硕简亲王
巴赛:巴尔堪子,追封和硕简亲王
奇阿通:巴赛子,和硕简勤亲王
丰讷亨:奇阿通长子,和硕简恪亲王
积哈纳:丰讷亨子,和硕郑恭亲王(复号郑)
乌尔恭阿:积哈纳子,和硕郑慎亲王
端华:乌尔恭阿子,和硕郑亲王(后革爵)
经讷亨:奇阿通二子,追封和硕郑亲王
伊丰额:经讷亨子,追封和硕郑亲王
西朗阿:伊丰额子,追封和硕郑亲王
承志:西朗阿子,和硕郑亲王(后革爵)
松德:积哈纳子,追封和硕郑亲王
庆至:松德子,和硕郑顺亲王
凯泰:庆至子,和硕郑恪亲王
昭煦:凯泰子,和硕郑亲王
睿亲王系:承序:多尔衮、多尔博、淳颖、宝恩、瑞恩、仁寿、德长、魁斌,历十一代十二王
多尔衮:太祖十四子,和硕睿忠亲王
多尔博:多铎五子,出为多尔衮嗣,和硕睿亲王(后削爵),追封
苏尔发:多尔博子,追封和硕睿亲王
塞勒:苏尔发子,追封和硕睿亲王
功宜布:塞勒子,追封和硕睿亲王
如松:功宜布子,追封和硕睿亲王
淳颖:如松子,出为多尔衮嗣,和硕睿恭亲王
宝恩:淳颖子,和硕睿慎亲王
瑞恩:淳颖子,宝恩弟,和硕睿勤亲王
仁寿:瑞恩子,和硕睿僖亲王
德长:仁寿子,和硕睿 亲王
魁斌:德长子,和硕睿亲王
豫亲王系:承序:多铎、多尼、鄂扎、董额、德昭、如松、修龄、裕丰、裕兴、裕全、义道、本格、懋林,历九代十七王
多铎:太祖十五子,和硕豫通亲王
多尼:多铎长子,多罗信宣和郡王(改号信,原亲王)
鄂扎:多尼子,多罗信郡王
董额:多铎三子,多罗信郡王
德昭:鄂扎子,多罗信郡王
多尔博:多铎五子,追封信郡王
苏尔发:多尔博子,追封信郡王
塞勒:苏尔发子,追封信郡王
功宜布:塞勒子,追封信郡王
如松:功宜布子,多罗信恪郡王
修龄:德昭子,和硕豫良亲王(复号、爵)
裕丰:修龄子,和硕豫亲王(后革爵)
裕兴:修龄子,裕丰弟,和硕豫亲王(后革爵)
裕全:修龄子,裕丰、裕兴弟,和硕豫厚亲王
义道:裕全子,和硕豫慎亲王
本格:义道子,和硕豫诚亲王
懋林:本格子,和硕豫亲王
庄亲王系:承序:硕塞、博果铎、允禄、永献、绵课、奕镈、绵护、绵深、奕仁、载勋、载功,历八代十一王
硕塞:太宗五子,和硕承泽裕亲王
博果铎:硕塞长子,和硕庄靖亲王(改号庄)
允禄:圣祖十六子,出为博果铎嗣,和硕庄恪亲王
永献:允禄孙,和硕庄慎亲王
绵课:允禄曾孙,和硕庄襄亲王
奕镈:绵课子,和硕庄亲王(后革爵)
绵护:允禄曾孙,和硕庄勤亲王
绵深:绵护弟,和硕庄质亲王
奕仁:绵深子,和硕庄厚亲王
载勋:奕仁子,和硕庄亲王(后革爵)
载功:奕仁子,载勋弟,和硕庄亲王
肃亲王系:承序:豪格、富绶、丹臻、衍潢、蕴著、永锡、敬敏、华丰、隆勤、善耆,历九代十王
豪格:太宗长子,和硕肃武亲王
富绶:豪格子,和硕显懿亲王(改号显)
丹臻:富绶子,和硕显密亲王
衍潢:丹臻子,和硕显谨亲王
蕴著:富绶孙,和硕肃勤亲王(复号肃)
永锡:丹臻孙,和硕肃恭亲王
敬敏:永锡子,和硕肃慎亲王
华丰:敬敏子,和硕肃恪亲王
隆勤:华丰子,和硕肃良亲王
善耆:隆勤子,和硕肃忠亲王
怡亲王系:承序:允祥、弘晓、永琅、奕勋、载坊、载垣、载敦、溥静、毓麒,历七代九王
允祥:圣祖十三子,和硕怡贤亲王
弘晓:允祥七子,和硕怡僖亲王
永琅:弘晓子,和硕怡恭亲王
奕勋:永琅孙,和硕怡恪亲王
载坊:奕勋子,和硕怡 亲王
载垣:奕勋子,载坊弟,和硕怡亲王(后革爵)
载敦:允祥五世孙,弘皎四世孙,和硕怡端亲王
溥静:载敦子,和硕怡 亲王
毓麒:溥静子,和硕怡亲王
恭亲王系:承序:奕欣、溥伟,历三代二王)
奕欣:宣宗六子,和硕恭忠亲王
溥伟:奕欣孙,载滢子,出为奕欣长子载溦后,和硕恭亲王
醇亲王系:承序:奕譞、载沣,历二代二王
奕譞:宣宗七子,和硕醇贤亲王
载沣:奕譞子,和硕醇亲王

、清代亲王的儿子可以被封为亲王吗?
清代亲王的儿子可以被封为亲王,但要有条件,无非就是军功、其他让皇帝赏识的东西。
清朝的王,叫“出将入相”,还可以做军机大臣,做议政王,做摄政王。“递降”:亲王的儿子封郡王,郡王再往下封是贝勒,贝勒儿子是贝子,一代一代往下降。
2、亲王参与早朝吗?
亲王参与早朝。
清代的早朝,宫廷的专用词称“叫起”,是皇帝或垂帘听...

全部展开

、清代亲王的儿子可以被封为亲王吗?
清代亲王的儿子可以被封为亲王,但要有条件,无非就是军功、其他让皇帝赏识的东西。
清朝的王,叫“出将入相”,还可以做军机大臣,做议政王,做摄政王。“递降”:亲王的儿子封郡王,郡王再往下封是贝勒,贝勒儿子是贝子,一代一代往下降。
2、亲王参与早朝吗?
亲王参与早朝。
清代的早朝,宫廷的专用词称“叫起”,是皇帝或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召见军机大臣、王公、满汉大学士或六部堂官以及封疆大吏等传达谕旨、听候奏对、接受觐见等的最高形式。经常是在早晨7点至8点以后,大约用一个时辰(两个小时)左右。这在宫廷里是最隆重的事。
3、亲王分为几种?分别是几品?
亲王的种类比较复杂:
分满族和非满族,分铁帽子王和非铁帽子王等等,清朝前期和后期的成分还有所区别。
清代的爵位分为两个系统,一是皇族的爵级,分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计10级(其中镇国公、辅国公又有“入八分”、“不入八分”之别,故又可计为12级)。二是皇族之外的爵级,由分为公、侯、伯、子、男、轻车都尉(以上各级又分为三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9级。
清代的皇族宗室爵位在清崇德元年定制为九等,顺治六年,更定为十二等:
1.和硕亲王。2.多罗郡王。3.多罗贝勒。4.固山贝子。5.奉恩镇国公。6.奉恩辅国公。7.不入八分镇国公。8.不入八分辅国公。9.镇国将军。10.辅国将军。11.奉国将军。12.奉恩将军。
军功民爵。这是专门为酬劳功臣勋旧,推恩外戚,褒奖阵亡。
努尔哈赤的时候,列有总兵、副将、参将等五等,皇太极天聪八年,加上公爵,更设一、二、三等昂邦章京、梅勒章京、扎兰章京、牛录章京。顺治元年,加上公、侯、伯,并且正式更定昂邦章京为精奇尼哈番,梅勒章京为阿思尼哈番,扎兰章京为阿达哈哈番,牛录章京为拜他喇布勒哈番,增加拖沙喇哈番。乾隆元年,比照汉称,更定精奇尼哈番为子爵,阿思尼哈番为男爵,阿达哈哈番为轻车都尉,拜他喇布勒哈番为骑都尉,拖沙喇哈番为云骑尉。乾隆十六年,定制世袭七品为恩骑尉,这样,正式确立了清代的世爵制度,分为九级二十七等,它们是:
公爵,分为一到三等,超品。
侯爵,分为一等侯兼一云骑尉,一到三等侯,超品。
伯爵,分为一等伯兼一云骑尉,一到三等伯,超品。
子爵,分为一等子兼一云骑尉,一到三等子,正一品。
男爵,分为一等男兼一云骑尉,一到三等男,正二品。
轻车都尉,分为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一到三等轻车都尉,正三品。
骑都尉,分为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一到二等骑都尉,正四品。
云骑尉,正五品。
恩骑尉,正七品。
一云骑尉在清代俗称“半个前程”。
4、亲王的儿子可以再被封为亲王(非郡王)么?
可以,但基本上还是要经历郡王这个阶段。破格提拔的也许有。
例如,清军南下时,大将阿济格、多铎、豪格等都是努尔哈赤之子,故直接封为英亲王、豫亲王和肃亲王。博格是努尔哈赤之孙,故先封贝勒,再加封端重郡王,再进为端重亲王。另一大将图赖不是皇族,就只能封一等公。张勇是汉族,被封为一等侯。清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珅曾封一等公,在四川镇城市白莲教起义的额勒登保和德楞泰都曾封三等公,名将常遇春曾封二等男。清末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曾国藩部曾封一等侯(清代的汉族文官无封公者,封侯者也以曾国藩为第一人),左宗棠曾一等伯,进二等侯,李鸿章也曾封一等伯。按清朝的官职制度。汉族是不能封王的,唯有清初时例外,就是原为明朝大将,后又降清,成为清朝大将的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和耿仲明,清廷为了招诱更多的明将降清,特地破例封汉族将领为王,吴三桂为平西王、孔有德为恭顺王(后改定南王)、尚可喜为智顺王(后改定平南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后改靖南王),故而时人以藩王视之。(摘自《档案大观》)
有清一代,军功世爵也不是都可以世袭的,只有少数满洲世家才可以享受这个特殊待遇,像努尔哈赤的亲密战友额亦都、费英东、扬古利,猛将图鲁什、叶臣、阿山等,汉人最初除了佟家一族以外,包括很早归顺的八旗汉军石廷柱等,此外连额驸李永芳都无缘。直到清军入关后,一大批南明降将得以用民族利益换取了这个世爵,像田雄、许定国等人。“三藩之乱”起,康熙重用绿营将帅,张勇等“河西四将”得以晋封。雍正朝,为了缓和明朝遗老遗少的矛盾,雍正正式为朱元璋立嗣,选派朱之琏(正白旗汉军)为朱元璋后裔,打扫明孝陵,晋封一等侯,世袭。张廷玉以宣力有年,谨慎勤劳,被雍正封为一等伯,这是汉人中在清代唯一不是以军功封爵的第一人也是最后一人。(此人也是汉人中唯一一位得以不需要军功就能够配享太庙的大臣,这个荣誉连曾国藩等人都无缘得到,满洲贵族能够配享太庙的也只有15人而已)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汉人封爵的没有,等到太平军起,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以军功封爵才又出现。
清朝的王不是这样,叫“出将入相”,还可以做军机大臣,做议政王,做摄政王,那明朝没有,那么清朝这么多的王,我算了一下,清朝的皇帝的儿子是113个,这么封下去也不得了,所以他想了个办法,叫做“递降”,亲王的儿子封郡王,郡王再往下封是贝勒,贝勒儿子是贝子,一代一代往下降。因为当时他考虑到大清王朝亿万斯年,要万岁,一万年,这一万年,他这个王就不得了,所以要往下降,降到最后,叫闲散宗室,就没有爵位了,这是一般情况。有的例外,叫做世袭罔替,八个不降。这八个,就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郎,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还有敬谨亲王尼堪,还有两个郡王,一个是克勤郡王岳讬,还有一个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就是六个亲王,两个郡王当年开国的时候,他们立下了赫赫战功,所以他们就是世袭罔替,就是亲王有一个人继承,还是亲王,一直到清朝末年,始终是亲王,这八个世袭罔替的亲王和郡王,俗称“铁帽子王”,这么来的。另外四个亲王世袭罔替,一个是怡亲王允祥,就是帮助雍正取得皇位那个,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这四个亲王世袭罔替,所以清朝世袭罔替的王,前面是六个亲王,两个郡王,后面是四个亲王,一共是12个王,世袭罔替,就是他们有一个儿子可以继承亲王,其他的不行,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继承亲王,只有一个。清朝有一个特点,就是只有宗室才可以做亲王,宗室里头做亲王也是很不容易的。我看报纸登了一篇文章,说某一个人是慈禧的娘家的后裔,他一上班别人就说“亲王驾到”,他下班要走,也喊一声“亲王再见”,这当然是玩笑话了,不可以,那拉氏也不能做王,也不能做亲王。慈禧的父亲惠征仅仅是个“承恩公”,公、侯、伯、子、男,那个“公”,慈禧的弟弟桂祥、照祥后来承袭一个“公”,所以清朝的王是很严格的,但是开国的时候例外,你比如说“三顺王”:孔有德、耿忠明,尚可喜那是开国时期,属于例外,正常封王,就必须是宗室,“觉罗”都不可以。
清朝的王,是吸取了明朝的教训,明朝特别是永乐之后,他对王有非常严格地限制,主要怕他们搞宫廷政变,夺权,清朝把这方面好的经验,把这方面对他们有益的经验也吸取了,但是清朝的王和明朝相比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对外领兵,清朝王对外统兵,对内干政。清朝以摄政王开始,入关之后,多尔衮是摄政王,以摄政王告终,最后还是摄政王。清朝的亲王做议政王,做摄政王,做大学士,做大将军统兵,它意思是发挥满洲宗室王的作用,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过于重用爱新觉罗的亲王,没有在爱新觉罗家族之外广泛地搜集人才,重用人才,特别是后来清朝的军机大臣,满人比较多,这是清朝后来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清朝的诸王管理得比较严格,太胡作非为,不能说没有,比较少,规矩很大,举一个例子,乾隆的时候,山西的巡抚叫喀宁阿,给一个王,过年上个奏折表示祝贺,附带了送的鱼,数尾鱼,就是几条鱼,到北京之后,不敢收,就报告了乾隆皇帝了,乾隆皇帝对这个山西巡抚是大加申斥,就是几条鱼呀,就受到申斥,所以清朝对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管教的应当说是比较严的。

收起

不必简单问题复杂化,那些字都是表示祥瑞的字眼,就是为了图个吉利、

果亲王是康熙第21子胤禄,后被乾隆封为果亲王

1
是亲王郡王的封号,也有满语称呼。
比如:
睿亲王曰莫尔根 智者
肃亲王曰法丰阿 严肃
庄亲王曰按巴凌乌 大方、魁伟

2
是 常颖 世祖第五子 康熙十年封恭亲王
此爵位 后人不断世降一等袭封
而 奕欣 是道光第六子 道光三十年封恭亲王
此爵位 是恩封世袭罔替的
3
他...

全部展开

1
是亲王郡王的封号,也有满语称呼。
比如:
睿亲王曰莫尔根 智者
肃亲王曰法丰阿 严肃
庄亲王曰按巴凌乌 大方、魁伟

2
是 常颖 世祖第五子 康熙十年封恭亲王
此爵位 后人不断世降一等袭封
而 奕欣 是道光第六子 道光三十年封恭亲王
此爵位 是恩封世袭罔替的
3
他们的谥号是不同的
比如
第一代果亲王 谥号毅
第二代果亲王 谥号恭
第三代果亲王 谥号简

4
果亲王历代封袭世系:
允礼,圣祖第十七子。雍正六年晋果亲王,乾隆三年薨,谥号毅。
弘瞻,乾隆三年袭果亲王,二十八年缘事降贝勒,三十年复封果亲王,寻薨,谥号恭。
永瑹,弘瞻第一子。乾隆三十年袭果亲王,五十四年薨,谥号简。
绵从,永瑹第一子。乾隆五十五年袭贝勒,五十六年卒。
绵律,弘瞻第二子永璨之第一子,永瑹嗣子。乾隆五十六年袭贝勒。嘉庆十一年革退。
绵徊,永璨第二子。嘉庆十一年袭贝子。道光十二年卒。
奕湘,绵律第一子,绵从嗣子。道光十三年袭镇国公。同治十一年加贝子衔。光绪七年卒,谥号恪慎。
载卓,奕湘第三子。光绪七年袭辅国公,三十三年卒。
溥阎,载卓子。光绪三十三年袭辅国公。

收起

1.这些字只是一个封号
2.有的亲王的爵位是可以世袭的,也可以重新册封
3.可以用
4.果亲王允礼 1697-1738:康熙帝玄烨第十七子,纯裕勤妃陈氏所生。康熙四十四年(1705),从幸塞外,自是辄从。雍正元年(1723),封果郡王,管理理藩院事。三年,以实心为国、操守清廉,特命食亲王俸,班在顺承郡王上。六年,晋亲王。七年,掌理工部事务。八年(1730),奉命总理户部三库...

全部展开

1.这些字只是一个封号
2.有的亲王的爵位是可以世袭的,也可以重新册封
3.可以用
4.果亲王允礼 1697-1738:康熙帝玄烨第十七子,纯裕勤妃陈氏所生。康熙四十四年(1705),从幸塞外,自是辄从。雍正元年(1723),封果郡王,管理理藩院事。三年,以实心为国、操守清廉,特命食亲王俸,班在顺承郡王上。六年,晋亲王。七年,掌理工部事务。八年(1730),奉命总理户部三库。十一年,授宗令,管户部。十二年,奉命赴泰宁,送达赖喇嘛回西藏,沿途检阅各省驻防及绿营兵。十三年,还京,办理苗疆事务。雍正病危,受遗诏辅政。乾隆即位,命总理事务,解宗令,管理刑部。不久,赐亲王双俸,宴见免叩拜。曾秘密奏请蠲免江南诸省民欠漕粮、芦课、学租、杂税,允准,因而获“秉性忠直”、“存心宽厚”之赞誉。乾隆元年(1736),因罢双俸。三年卒,谥毅。著有《春和堂集》、《工程做法》等书。

收起

关于清朝亲王1.清朝的亲王如睿亲王,肃亲王,英亲王中,睿肃英这些字代表什么?是性格么2.记得康熙有个弟弟是恭亲王常宁,可是后来有一个恭亲王奕欣,他们俩都是恭这个字.是巧合么3.这 清朝亲王的等级,简洁些 清朝,雍正年间的敦亲王是允俄吗? 清朝的亲王之前加“和硕”是什么意思? 清朝共封多少亲王 明朝有亲王吗?朱元璋的儿子是藩王还是亲王?明朝的亲王和清朝的亲王叫法一样吗?明朝是叫 X亲王 还是 X王? 清朝所有的亲王都是和硕亲王吗》 清朝荣亲王儿子的故事他叫绵忆是荣亲王的独子 在清朝亲王是皇上的弟弟吗 清朝的亲王和王爷,有什么区别吗? 清朝铁帽子王爷和亲王谁更牛 古代封王的等级,比如亲王,郡王我知道清朝是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那其他朝代呢?亲王郡王的下面是什么 清朝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的区别?是不是和皇帝同辈叫亲王而他儿子叫贝勒? 和硕亲王的封号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怡贤亲王神道碑 是清朝哪个王的碑? 在清朝是亲王大还是郡王大?世袭亲王都有谁?铁帽子王都有谁? 清朝明朝规定亲王不得离京 明朝规定亲王不得入京? 如果当时让恭亲王奕?即位,能不能挽救清朝 清朝爵位问题在清朝,假设有个崇亲王,那他死后,他的儿子们都分什么爵位?是不是嫡长子当崇亲王,其他的当郡王?还有,亲王在世的时候,他的儿子可以有爵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