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帮我找几段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文字,越多越好如题,最好带上评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5 08:36:08
谁帮我找几段关于

谁帮我找几段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文字,越多越好如题,最好带上评论
谁帮我找几段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文字,越多越好
如题,最好带上评论

谁帮我找几段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文字,越多越好如题,最好带上评论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智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形成了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古籍作为传承中华文明智慧的重要载体,构成了它的核心,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其高尚的精神和神奇的魅力铸成了中华文化的灵魂.经典 不仅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而且传承着中华民族的道德思想、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之精华被世界誉为中华美德.中华美德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不协调发展,使有些人的价值观产生转变.崇洋媚外、贪图享乐,对中国自己的文化妄自菲薄,不自觉地丧失了中华民族精神.历史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抛弃了自己固有的文化传统,就会丧失民族自信心,就难以自立于民族之林.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让每一个中国人继承和发扬中华美德,振奋民族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当代著名的英国历史学家汤思比说:“自从人类在大自然中的地位处优势以来,人类的生存没有比今天再危险的时代了,不道德程度已经是世界性悲剧.”面临愈来愈严重的大自然危机和社会危机,世界各国的有识之士共同提出:“人类在21世纪要生存下去的话,就必须回到二千五百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博大精神、深远智慧以及品格魅力越来越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推崇.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渴求,对中华美德的敬仰,已成为当今时代持久不衰的社会热点.可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不仅是中国发展的需要,更是全世界全人类的共同需求.
要想让中华的民族智慧、民族美德、民族精神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心中,代代传承,并在全世界发扬光大,就应该从少儿开始抓起.
一、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十年、二十年后,他们将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承载历史的重任,传承中华的命脉,弘扬中华的美德,开拓中华的未来将是他们最重要的使命.在少年儿童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贯彻十六大精神,加强青少年道德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二、是人生教育发展规律的需要.众所周知:少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阶段.0-3岁,幼儿心无分别、尘垢未染、真如湛然、性情纯正、心如明镜、朗摄无碍、先入为主、深入人心、终身不移.正是构成一生性情及人格基础的重要时期.很可惜,一般父母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理而轻易错过.其实,只有最纯净的白纸,才可能绘制出最没的底案,构建一生端正屹立的磐基.4-13岁幼儿语言迅速发展,已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这时的儿童物欲微薰、烦恼潜伏、知识略萌、性德仍净、记性犹强、悟性微弱、童蒙蕴养正见正宜此时.中国有:“蒙以养正,圣功也”的圣训,更有《诗经》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的千古名言.这些都是告诉我们要从小怡养正知正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华民族之所以被世界赞誉为文明古国,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人历代都重视人的教育.认为教育是治国之本,人是教育之本,德是人之本,孝是德之本.《学记》中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孟子讲:“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古人的“学,所以治己.教,所以治人,不学则不智,不教则不仁.”的示训,正是对我们后人的严厉告戒.如果我们没有把中华美德和做人的准则传承给少年儿童,我们将陷人民于不仁,陷国家于不义.在教育孩子这一最重大的问题上,我们应当不忘圣贤的教诲,不忘党的教诲,把人格教育、把文化素养的提升放在教育的首位.唯有成人,才能成才.
三、是人的生理与心理成长和发展规律的需要.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到老,三岁定一生.现在西方人也有认同.因为科学研究表明:正常人生出来,大脑就有140亿个脑细胞,它们彼此孤立,主要靠六岁以前周围环境的大量信息刺激,才能使他们各自生出许多树状突起而互相联结,建立错综复杂和稳固的精神网络.0-3岁脑细胞发展最旺盛,3-6岁次之,到了18岁,树突停止生长,20岁以后,则每天以十几万个的数量死亡.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又告诉我们:儿童健康心理的培养,主要靠外界环境的影响和成人的教育来完成,少儿时期大脑神经活动具有高度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少儿时期形成的一切品质和习惯都是非常牢固的,往往成为一生的性格基础和行为准则.
科学证明:大脑的开发、人格的塑造、习惯的养成都奠定在人生的最初几年.这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少儿开始抓起的科学依据.
四、当前,青少年道德状况,迫切需要加强中华美德教育.在信息网络高度发展的今天,少年儿童在家庭、学校、社会、媒体、各种网络中受到的不良影响非常严重.我们不难看到社会正义感的日渐消失,君子之风日渐远去.短视近利,尔虞我诈.青少年犯罪率增高,犯罪年龄下降,校园暴力频传.许多青少年不孝父母,不敬师长.见利忘义,追求享乐、内心空虚、人生失落、意志颓废.所谓江山难改,本性难移,道德教育如果不从小抓起,一但养成不良的品质,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可怕局面.可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而且刻不容缓.那么,如何在少年儿童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呢?
一、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为教育的最终目标.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区别西方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西方文化提倡“竞争精神”,而中国文化提倡“奉献精神”、“贵德精神”.中国古圣先贤把“为公”称之为“大道之行”.他们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国而忘家,公而忘私.”“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旺,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这些都表达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在中华文明史上哺育和造就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和志士仁人,使他们为民族、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提倡在少年儿童从小立志、树立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观念.长大以后才能贡献祖国、为国争光.
二、以树立孝亲尊师的道德风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的中华文化,都是以孝亲尊师为基础的,所以被称为伦理型文化.中国有一部被誉为“传之百世而不衰”的名著就是《孝经》.《孝经》中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以由生也.”把孝做为所有德行的根本.认为一切教化都是在此基础上而产生的.又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把孝敬父母看成是天经地义的大道,比做天地间永恒不变的法则.如同日月星辰之运行,春夏秋冬之循环.还说:“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则能实现“其教不肃而成,其治不严而治”的理想效果.把孝敬父母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理原则,视为一切德行中最伟大的品格.《吕氏春秋·劝学》中说:“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荀子还特别强调:“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论语·学而篇》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中国人讲孝道,讲师道,讲厚道,讲报恩.提倡“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思想.鸦有反哺之孝,羊有跪乳之恩.作为一个人更应饮水思源,知恩报恩.报答父母养育恩,报答师长教育恩,报答人民服务恩,报答祖国护卫恩.确实,孝亲尊师是做人的大根大本.试想,一个不孝父母,不尊敬师长的人,能爱祖国爱人民吗?当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需要他们奋斗拼搏时,能公而忘私,无私奉献吗?在独生子女特定历史环境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可以说我国的少年儿童能否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热爱祖国,关系到国家的盛衰兴亡.因此,树立孝亲尊师的道德风尚应作为教育的重点,作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
三、以诵读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经典为教育的最佳途径.
中华优秀的文化经典,作为传承中华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美德的庞大载体,已成为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学习的智慧宝典.“以和为贵”的理念;“大公无私,打济天下”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失于人”的原则;“位卑未感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雅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气概;“高山流水”般的友谊;“见贤思齐,无欲则刚”的人生哲理……中国文化中这种系统而完整的,崇高而伟大的伦理价值体系,是世界罕见的,它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我相信,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必将到来.作为中国人,首先要学习和了解中国的文化.要真正了解中国文化就必须从学习中国优秀的文化经典开始.孟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教,不知学问知大也.”少儿时期是记忆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教育的黄金时期.及早让儿童读诵中华优秀的文化经典,就是趁他们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直接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宝藏,使他们从小就能以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使经典文化中高尚的思想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他们一生不断消化理解的精神食粮,奠定他们一生高雅的人格品质和深厚的文化根基,从而担负起传承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历史重任.
中国因拥有优秀的文明而文明,中国文化因具有高尚的民族精神而不朽,这正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的原因之所在.
让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中华美德在少年儿童中传承,世世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