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何说:始作俑者,其无后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9:59:41
孔子为何说:始作俑者,其无后矣!

孔子为何说:始作俑者,其无后矣!
孔子为何说:始作俑者,其无后矣!

孔子为何说:始作俑者,其无后矣!
在电影《孔子》的开场,孔子救下一个要被殉葬的男孩.据该电影的编剧陈汗所言,这是一个虚构的情节.由于孔子说过“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话,而陈汗认为,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开始用佣来殉葬的人都该断子绝孙.因此这样的虚构是合情合理的——连用俑来殉葬都反对,何况用真人呢?(见《瞭望东方周刊》2010年第四期对陈汗的访谈) 我还没有看过电影《孔子》,不过上午在郑渊洁的博客里看到一篇文章“我没看《孔子》先哭了”.其中对“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另有解释.郑渊洁认为,历史上活人殉葬在前,而俑人殉葬在后,后者是一种进步.因此真相是,“孔子反对用假人代替真人陪葬,认为这坏了老规矩,甚至诅咒第一个获得俑专利的人断子绝孙,无后.”进而怀疑电影有美化孔子之嫌. 当然,郑的这篇博文,不但颇有些调侃的意味,而且自觉地散发出一股无知者无畏的气势,因此不能十分当真.尽管如此,它还是引起了我的疑心——莫非陈汗的理解也有牵强之处?于是我开始调查相关的资料.由于不是搞文史哲专业的,我没有去论文数据库搜索,而是借助google之力.这自然是既不专业也不严谨的,且允许我也自觉地“无知者无畏”一把吧! 一番搜索之后,才发现对这句话的理解历来存有争议.下面就几种不同的解释,做一简单综述. 解1:“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 梁惠王上》).这是最权威的解释,其经典之处在于,它不但是对这句话的解释,更是其出处.事实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一语即非出自《论语》,也非出自《礼记》,而恰恰是出自孟子与梁惠王的这一席话.正是《孟子》史无前例地记载了孔子的这一句话,并同时阐述了孔子这么说的理由——因为俑太像人了.在这里孟子并没有解释“其无后乎”的具体含义,但言下之意无疑是鄙视的态度.从某种角度来说,孟子的理解是不容置疑的——与其质疑他的理解,还不如干脆质疑他凭空捏造孔子的话. 解2:“孔子反对用假人代替真人陪葬,认为这坏了老规矩,甚至诅咒第一个获得俑专利的人断子绝孙,无后.”(郑渊洁博客).当然郑渊洁决不是第一个提出这种观点或质疑的人,他还没有那么伟大.事实上,早在东汉,赵歧就曾为《孟子》做注,并解释说,其实作俑在前,殉葬在后,是作俑制度引发了殉葬制度,所以孔子才批评始作俑者(“仲尼重人类,谓秦穆公时以三良殉葬本由有作俑者也,恶其始造,故曰此人其无后嗣乎.”).如果赵歧的观点成立,那么郑渊洁之流的解释就不攻自破了.事物的发展,往往依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孟子的解释,是一种肯定;郑渊洁的解释则是否定;而赵歧的解释就是否定的否定了.我说过,当代的郑渊洁决不是第一个提出这种观点的人,因为如果之前不曾存在类似的“否定”,东汉的赵歧又何必自作多情弄出一个否定的否定呢?可惜的是,根据考古发现,在中国历史上真人殉葬制度要早于俑人殉葬.因此赵歧的解释非但不成立,而且似乎颇不光彩.拿到现在来说,有学术造假的嫌疑,如果罪名成立,轻则三年之内不能评职称,重则被用人单位直接开除. 解3:由于赵歧没有成功地起到否定之否定的作用,这一历史任务便落到了宋朝朱熹的身上.他说:“古之葬者,束草为人以为从卫,谓之刍灵,略似人形而已.中古易之以俑,则有面目机发,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也.(《孟子集注》)”孔子如此厌恶发明俑人殉葬的人,自然是赞同那之前的葬法了.但俑人之前并非真人,而是草人.因此孔子决不是赞同真人殉葬,而是赞同使用草人.俑人不过比较像真人,孔子尚且反对,何况用真人殉葬呢?据说商朝时期是流行真人殉葬的,周朝予以禁止,转而采用刍灵、即草人.后来有些诸侯国渐行奢华风气,使用更加像人的精致俑人,这其实在开历史的倒车.如果把孔子的话,放到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理解,就不难发现,他是希望回复周礼,以免文化的倒退.另外《礼记 檀弓下》中的一些篇章也可作为解3的佐证,这里就不赘述了. 以上诸解,争论的焦点在于孔子为什么反对俑人殉葬.目前看来解3是最合理的,而解2处于下风.如果要改变这种形势,除非解2这一派的人物能提出站得住脚的“三重否定”.俱彺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郑渊洁之流.而接下来的几种解释,都是在承认解3的前提下,争论“其无后乎”的含义. 解a:通俗解释,断子绝孙的意思; 解b:“后”非指后代,而是指后祀、祚命,即子孙的后福.“其无后乎”说的是别看你现在是贵族,再这样倒行逆施的话,子孙后福难保了. 根据孔子老人家一贯温文尔雅的性格,我们不愿意相信他会咒人家断子绝孙,宁可相信他即使气急骂人也是文绉绉的.因此解b似乎更可信一些. 最后还有一种解x,单独立出来,因为它彻底颠覆了前面的所有逻辑. 解x:通过一出独幕剧来演绎比较明白.话说一天,孔子路过一场葬礼,发现正准备用活人殉葬.于是赶紧上前制止.他对主持葬礼的人说:为什么要用活人殉葬这么残忍呢?实在需要陪葬的话,做几个俑人意思一下不也可以?主持人不悦道:用俑人太没诚意了,会折了家族的福气,搞不好会断子绝孙哦?孔子进一步劝说:你看那些发明用俑人殉葬的人,难道他们都断子绝孙了?这种解释认为:1,孔子是赞同俑人殉葬的,因为这起码比真人殉葬人道;2,“其无后乎”是反问句,类似的用法在《论语》很常见,比如“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而且,孔子真的骂人的时候从不用“乎”这个语气词.比如他骂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骂季氏“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都没有“乎”的影子.对于“其无后乎”到底是诅咒还是反问,托古汉语博大精深的福,恐怕只有问孔子自己才知道了,这里暂且不表. 综上所述,以上各种解释中,解3b最为合理;解2骇人听闻,基本无视之;解x似是而非,与其妄断,不如阙疑. 作为一篇综述,本位理应到此结束了.但笔者不才,妄图于前人的观点之外,提出一点自己的见解,且当将“无知者无畏”之勇气进行到底吧. 我的观点是:孔子根本没有说过这句话,全是孟子瞎编的.孟子一味向梁惠王推销自己的政见,信口编造孔子语录为自己撑腰.结果后世盲目崇拜学术权威,对此深信不疑.古人云,我注六经,不如六经注我.今有于丹,何曾说过《论语》?无非是打着《论语》的招牌大说自己罢了.而所有这些,都不及孟子.他不但不老老实实“注”孔子,反而编造孔子语录.实乃有史以来学术造假第一人也!

孔子为何说:始作俑者,其无后矣! 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表示了他的什么思想? 孔子的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指什么啊?如果是说反对人殉,那么具体的字面翻译又是什么呢? 始作俑者 其无后乎 有何含义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否如孟子所言是以为一人型土偶下葬是对人的不尊重,还是孔子复古,想以真人葬之? 材料: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n分析孔子用“俑”随葬的态度...材料: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n分析孔子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出自孔子之口,他骂第一个做坏事的人断子绝孙,一般而言,孔子很少骂人的,说明这件事情的可恨度是那么大.但我很奇怪,古代用活人殉葬人,后来变为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意思?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作俑当什么讲?原意?比喻义?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什么意思?作俑代替活人殉葬不是很好的吗? 孔子为什么骂始作俑者 英语翻译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这两句话有什么联系吗?译文我知道,只是不懂前后的联系. 始作俑者, “始作俑者, 始作俑者 始作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