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形声字,形象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7:03:42
什么叫做形声字,形象字?

什么叫做形声字,形象字?
什么叫做形声字,形象字?

什么叫做形声字,形象字?
形声字的三大来源 形声字在汉字中占据了如此大的比重,但这些形声字并非都是一开始就按形声造法原 则创造的.追根索源,发现形声字有三大来源. A 纯表音的假借字加形符是早期形声字的首要来源 研究商周文字,我们发现当时文字的一个特点就是假借字特多.假借字也有两类:一类 是找不到本字本义,专作表音符号的假借字.这类字的造字本义多不可考,已变成了一个专 门的记音符号.有时同一个记音符号分别记录几个同音词,如甲骨文中的"士,直,可,又,丑,寅"等字,虽在《说文》中也有一个释义,但古籍文献中找不到本字本义的用法,只用 于假借.所以它们应属这类纯记音字.由于这类字借用的词太多,于是根据所借词义加上一 个形符(意符)便成了形声字. 转为形声字的另一类假借字是同时既用于本义,又用它表假借义的字.这类字有时"身 兼数职" ,假借它表好几个词的意义.例如:"易"《说文》解释为:"蜥易, , (虫暥)蜒,守 宫也.象形. "甲骨文中的"易" ,也很象"蜥蝎"形状.可见, "易"的本义应是"蜥蜴" . 但先秦典籍多借用为"变易""交易"等义.在有些古书中又假借为"赐,剔,锡,瘟"等. , 例如: (1) 《商君书错法》:"夫离朱见秋豪百步之外,而不能以明目易人. "这里的"易"应为 '赐" . (2)《汉书王子侯表》:"平乐侯诉…病狂易,免."狂易"就是"狂疡" " ,这是一种精神病. 以上古籍中多处所用的"易"字,其实是不同词义的假借字,后来对应这些不同意义, 加上相应的形符(意符),便成了"蝎,赐,剔,疡"这些形声字. B 由表形字(文字学家刘又辛把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统称为表形字)加声旁或形旁构成 的形声字.这类形声字有两种情况: 1,在原表形字上加形旁(意符),强化意义的类属,保留原字读音,即将原字作声旁.例如: (1)"云" ,本是"霎"字的初文,是个象形字.甲骨文,金文都是象云形的"云" .后来在 "云"字上加"雨" ,表示与"雨"有关,而读音仍读"云" ,于是这个字就成了"从雨,云声"的形声字(现在该字又简化为"云"). (2)"求" ,本是"裘"的初文,是皮衣的象形.甲骨文中的"求"字象皮裘形.后来加"衣" 作为形符,仍读"求"声,构成"从衣,求声"的形声字"裘,. , (3)"莫" ,本是"暮"的初文,是一个象形兼会意的字,像日落草丛中,会日暮之义,后在"莫"字下加"日" ,构成"从日,莫声"的形声字.以上这种由原来的表意(也称表形) 的字,再加一个新形旁(意符),以原字为声的形声字还有很多. 2,在原表形字上另加声符构成新的形声字.据考证,这类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就已出现, ((说文》中更多.例如: (1) "貌" 最初本是一个单纯的表形字, , "兑" 上边的 , "白" 象人的面部形状. , 后来取 "豹" 作声符,省去"勺" ,写成"貌" ,成为形声字. (2)今天的"鼻"字原本是自己的"自" ,篆文的"自"本象鼻形,但后来多假借为语言中的 虚词,于是就在"自"之下加声旁"卑" ,成为形声字(从自,卑声). C 运用形声造字法新创形声字. 事物在发展,认识在发展,语言中的词语也在不断新增,发展.人们掌握了形声造字法后,就可利用原有的基本字作形旁和声旁自由组构新的形声字了.自秦汉以后,绝大部分后 起的新字都是这类新造的形声字. 例如以"会"为形旁的形声字:"缎,峭,纺,绍,纤,结,纵,纶,给,缕,缮,编,纷,绊,埂,缉,绩等,都是按形声造字法创制的新形声字.形声字在甲骨文, 金文时期只占 20%左右,战国时期在 50 瑞左右,而到了东汉时期上升到了 80%以上,使汉 字真正成为以形声字为主体的文字系统.至于近,现代创制的新字,几乎都是形声字了.比 如表金属元素的字:锉,敏,钾,钠,钙,镁,抗,钦令钒,锰,钻,锌等,呈气态的元素氢,氧,氦,氟,氖,氢,氯,氛,氧等.大量形声字的创制,使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占到 了汉字总量的 90 0%多. 所以, 汉字在汉代以后实际上已成为了形声字为主体的文字系统了.的"白" ,象人的面部形状.一,汉字中形声字产生的来源 (一)由于同音假借而产生形声字古代汉语的词汇特点是单音词占主体,汉字主要是用来写词的,一个汉字记录一个汉语的词(只有少数情况是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语素或一个音节),词是字 的记录对象.应该说汉字与词如果是一对一的关系,那是最理想的关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有些词的意义比较抽象,很难用象形,指事,会意等方法把它表现出来,因此这些词(包括全部 虚词和部分实词)最初是没有自己的书写形式的,也就是说人们造不出相应的字来记录它们, 但是当它们进入到书面交际的时候,人们为了解决造不出字来的这一矛盾,就采用了同 音假借的办法,即借用一个同音词的书写形式去表示它们,如表示疑问的代词"何",难以造出 一个相应的字表现,于是借用表示"负担""负荷"意义的"何"来表示疑问代词"何",这 , 样,何" " 这一个字就有了多种意义,即多词用一个字表示,为了将其区分开,避免在书面交际时 带来混乱,于是人们为"负担" "负荷"义在"何"字上另加上一个形符,形成"荷",这样,形 声字便产生了.又如"须"(简化前为"须"),它的本来意义是"胡须",而"必须"的"须" 意义抽象,很难表现出来,于是人们借用同音词表"胡须"的"须"表示"必须","须"则表 两个词,一是必须,一是胡须,为避免书面交际混淆,人们将 "胡须" "须" 的 进行了改造,在 "须" 的基础上加上形符"髟",构成形声字 "髟须"表示"胡须"义,"髟"是形符,"须"为声符(汉字简化后,人们将"须" "髟须"归并,一起简化为 "须").这样,由于同意假借便产生 了一大批形声字,像"然燃""孰熟""与欤""其箕""匡筐" "云云"等都是这样的 , , , , , 情况,这些字中,前一个字或是象形字,或是指事字,或是会意字,而后一个都是形声字. (二)由于同源分化而产生形声字 随着交际的需要和人们认识的发展,语言中的词也不断在增殖.词的孳乳由单义到多义, 在书面上表现为一个词形表达多个意义,也就是借母体的字形去写新词,这样一个字记多个词, 这同样会造成交际上的混乱,于是人们给已经独立的词另造字形,以便将新词与母体区别开, 这个独立出来的新词与它的母体有着血缘关系,新词与母体之间我们称之为同源词,两者在意 义上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点与同音假借完全不同,假借字与本字在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只 是音同而已). 给已经独立的新词单造字形,一般采用形声造字法,在原来母体字形的基础上加 形符.如"责",古代有"索取"义,于是讨债叫"责",同时把所欠的债也叫"责",由于"责" 兼义过多,于是在"责"字形的基础上加"亻",形成"债"来表示"所欠的债","债"是形 声字.比较典型的是"卑"的分化. "卑"的本义是酒器,古代奴隶常执卑服侍主子,因而"卑" 有了"卑贱"义.凡由"卑"所分化,派生的同源词都有低矮,琐小,卑微之义. "卑"是 原字形,在标声的同时也表示该族系词的共性.为了表达分化后各自独立的词,便在原字形上 加形符以表示其个性,执"卑"的多是女奴,便加"女"形成"婢";"髀"指股,是大腿,在人 的下体,所以加"骨"形成"髀";"庳"是低矮的房舍,便加"广"(广,作形符一般与房舍有关,读 yǎn);"碑"是观测日影的低矮的竖石,便加"石"成"碑";"埤"是指低洼潮湿之地, 便加"土"成"埤";"鼙"是小鼓,所以加"鼓"成"鼙"等等.由于同源分化也产生了大 量的形声字,如"取娶""贾价""弟悌""益溢""昏婚""受授"等都是由同源关系形 , , , , , 成的,它们中后一个皆为形声字. 应该说形声字的来源不限于这两个方面,根据唐兰先生的观点,还有一个来源,那就是转注,他说:"由转注来的文字,主要的意义却在形符,'老'字和' '字,' '字,'句'字, '至'字等,本来不是一个语言,只因意义相同,造新文字的人就把' ',' ','句','至' 等字,都加上一个'老'字的偏旁,作成"寿''考'' ''耋'等字,所以转注字是以形符 , , , 作主体的. "[1]一个字既然可以区分出形符,那它必然就有声符,因而根唐兰先生的观点,转注 字也是形声字的来源之一.这种观点我们也是赞同的,只是由于人们对转注字的理解历来分 歧较大,所以我们没有把它作为形声字产生的重要来源.一,在初文上加注音符 在初文上加注音符, 构成形声字的两部分的上古音相通. 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判定这 种形声字.如"舒"字构成其字的两部分"舍"和"予"上古音同属鱼部,舍为书母,予为 余母,古音相通,可见"舒"是初文"舍"加注音符"予"而成.当然"舍"又是个形声字, 还可作进一步的分析. 又如"厀" 《.说文?九上?卩部》 ":胫头卩也.从卩,桼声."厀"是初文"卩"加注 " 音符"桼"而成".卩"和"厀"古韵同在质部.卩是精母字,厀是心母字,均为齿音". 卩"甲文是"人"的变体,罗振玉《增订殷虚书契考释》 ":象跽形. "联系甲骨文中的例子, 如《明一九八 O》 ":卩于母丙. "可证"卩"为祭祀时的曲厀行礼活动.作动词用时为曲厀, 作名词用时指"厀"关节.因此",卩"即"厀"的初文. "厀"后又作"膝" ,变成一般的 形声字. 这类形声字的初文有的后来仍然单能使用,如"鼻"的初文"自" ,但不再表示本义. 有的不再单独使用.有的初文被替换,如"鳯,鸡" ,原来表示象形的初文被类化符号"鸟" 代替.二,在初文上加注意符 加注意符的目的,是为了明确和分化字的意义.加注不同的意符,可分别明确和分化初 文的本义,假借义和引申义. 这种形声字产生的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第一种实在表意字上加注音符, 表意字 第一种 是汉字发展早期阶段的主要结构方式, 它们构成汉字发展的一个基础, 为汉字的产生提供给 本的构件.这些早期的表意字有它自身的局限性,在表音化的大趋势下,往往加注声符成为 新字,用来区别字意.如甲骨文中的"鸡"初文是象形,是一种表意,后来加注声符,再往 后发展,形符又被换成了"鸟"旁,成为了一般的形声字.再如牙齿的"齿" ,象形初文是 牙的象形符号,后来在初文的基础上加注声符"止""野"在金文中是从"林"从"土"的 . 会意字. 《说文》 "野"中"予"是加注的声符.这种加注声符的形声字逐渐与初文发展成为 异体字,但随着后起形声字的发展,并且日益成为主流,原来的表意字便逐渐废除了.第二 第二 种是把表意字字形的一部分该换成音符, 不同于重新加注音符, 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表意 字的部分构件进行改造而形成新的形声字.如甲骨文中捕兔的"网" ,下面是一个兔的象形, 整体是一个会意字, 后来把 "兔" 换成 "且" 变成 , "置" 成为一个形声字. , 甲骨文中的 "何" 初文是象形字,表示一个人肩扛一样东西,后来"何"的"人"简化为一般的单人旁,身上 所扛的符号改变为"可" ,从而整个字形成为一个从"人""可"声的形声字. , "羞"在甲骨 文中是一个会意字,表示进奉事物,从"又"从"羊" ,后来"又"改为"丑"就成为从"羊" "丑"声的形声字.以上是在表意字的基础上加注或改变声符形成的形声字. 另外还存在着加注意符而形成的形声字,加注意符后,原来的表意字便演变成为声符, 另外 起表音作用, 一种情况是因为大量假借导致同音字的大量出现, 古代汉语由于是单音字占据 主体,同音字的大量出现便会导致识别上的混乱,需要在假借字上加注形符,用来区别并固 定它的意义.如"师"的本意是师众之意,汉朝的时候把它假借为狮子的"狮" ,两个"师" 之间便成为同音字,产生混同,很难区分清楚,为区别这两个字之间,就在假借字"师"的 旁边加注"犬"来稳定它的新的意义,这样既区分了两个同音字,又兼顾了假借之后意义类 的归项,表明它是表示一个动物的意项.还有一种情况是为明确引申义而加注的意符,汉字 通过引申的途径扩大了单个字的意义容量, 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方法, 一组引申义之间又有一 种相关的意义,但引申义过多的话也会造成一些混乱,和假借字一样,通过为引申义加注意 符便可以把意义稳定下来.如 黄昏的"昏"本意表示黄昏之意,因为古时候的婚事坐在黄 昏时候举行, "昏"便被引申为婚事的"婚" ,这个引申义由于和本字容易产生混同,便在旁 边加注意符"女"来稳定它的引申意义,同时也说明它是一个从"女""昏"声表示婚娶的 , 意义.标注意符形成形声字的途径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它是为明确本义而加注意符的,一些 字的本意由于假借之后便变得比较模糊,本来的意义反而不明显,为明确本意加注意符.如 "它"本身是象形字,是蛇的象形,后来由于假借为第三人称代词,本意已经不明确,就加 注意符"虫"表明它的本意是动物;再如"然" ,是从"火""肰"声的( , 《说文》"肰,犬 : 肉也.从犬,肉. "本意就是表示用火在烤狗肉,就是燃烧之意,后来由于假借为副词,本 意显得不为明显,为明确它的本意就加注意符"火" .这种加注意符来明确本意的字,大部 分都有比较通行的引申义或者假借意,但是在加注意符后,它的初文反而失去了它的原意, 而被假借为其他的意义.如: "它"在加注意符后,他的初文就成为第三人称的代词的,不 再表示原来的意义.另外还有一种形声字产生途径,它不是后起的形声字,而是在原来形声 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形声字,甲骨文时期已经有 20%的形声字,但这些形声字不是一成不变的,改变原来形声字的某一个偏旁就可以产生一个新的形声字.如"振"本身是含有赈灾之 意的. 《礼记月令》"命有司发仓廪,赐贫穷,振乏绝" : .后来为更为形象准确这个义项, 就把"振"的"手"旁换作"贝" ,表示赐发财物之意,产生了新的形声字"赈"来表示赈 灾之意. 形声字产生是汉字自身完善发展的重要途径, 它通过以上的方式逐渐发展成为汉字的主 要结构方式,现代汉语中已经占到 90%以上,它符合文字表音化的趋势,同时又兼顾到汉 语的特点,虽然表音文字是文字的成熟阶段,但汉字可能不会走向拼音文字的,由于汉字是 孤立语,它没有丰富的形态变化来区分符号,如果说汉字能够走拼音话,那么在它的假借阶 段就会完成, 之所以反而走向形声话, 还是因为形声是汉字表意的完善而不是表音的一种发 展方向. 形声字是汉字最大的组成部分,其特点就是一半表意,一半表音.看到形旁人们就可以猜出这个字表达概念的范围,看到声旁人们就可以读出这个字的声音.这既照顾了人们的逻辑思维,又体现了语言的运用,是中国古人一种高级的发明创造.形象字,与同类的马等的专形象形字难辨别.于是金文加音读标志“各”作“”(见“骡尊”铭文),但义仍在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