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好心人能给我一份关于古诗词,谚语等包含的哲学原理的内容,感谢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19:00:31
哪位好心人能给我一份关于古诗词,谚语等包含的哲学原理的内容,感谢啊!

哪位好心人能给我一份关于古诗词,谚语等包含的哲学原理的内容,感谢啊!
哪位好心人能给我一份关于古诗词,谚语等包含的哲学原理的内容,感谢啊!

哪位好心人能给我一份关于古诗词,谚语等包含的哲学原理的内容,感谢啊!
一、诗词类
  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朝赵翼《论诗》)
  简析: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常用来赞美人才辈出,或用来表示一代新人过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也含有“世事超越前人,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必然趋势”之哲理.
  2、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清赵翼《论诗绝句之二》)
  简析: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评论诗词的好坏优劣,应当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哪个,而不能像文坛艺苑中的某些人一样,心口雌黄.马克思哲学认为,要做到独具慧眼,深刻地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一是必须在实践中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而是必须善于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发展.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简析: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生,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常用来表达一种“想要挽留却又不能留住”的心态.或对人生的感慨:盛衰浮沉,生死聚散,也如这花开花落、燕去燕来.)
  4、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三国曹操《龟虽寿》)
  简析:发挥主观能动性,乐观向上,积极进,将终生有益、无憾.
  5、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唐 李峤《中秋夜》)
  意思:一轮明月升上寒空,众人皆言四海相同.世界浩渺博大,怎知他乡不是风雨交加呢?
  简析:人人“皆言”的未见得就是真理.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发展的,一种认识的正确与否,并不取决于持这种认识的人数的多寡,即便对人人“皆言”为是的,也要敢于怀疑,不断深入地探索.其二,认识问题最忌以此代彼,以偏代全,以对局部、片面的现象描述替代对整体或本质的探求.见到此时此地皓月当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简析: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简析:它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8、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简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她们各有其矛盾的特殊性,如果离开了对于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分析,人们就无法区分事物,也就更谈不上正确地认识事物.这要求我们坚持两分法,具体的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简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一般(共性、矛盾的普遍性)总是存在于个别(个性、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个别表现出来.春天的到来,正是通过这一件件特殊的、个别的事物而表现出来.离开了这一个个的美妙画面,春光也就无从谈起了.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也体现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出真知.
  10、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简析: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只要主观努力,心理健康,仍然能青春永驻,老当益壮.
  1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简析: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12、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宋苏轼《琴诗》)
  简析: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13、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简析: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后两句也比喻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精神财富的来源,也是各种艺术活动的源泉,离开了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所提供生动活泼的素材,任何创作都会成为死水一潭.
  14、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宋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简析:诗人借诗析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1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简析: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又如,“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也包含了这一原理.
  16、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唐罗隐《西施》)
  简析:诗人通过深入思考,分析吴国灭亡的本质,得出吴国的灭亡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爱女色,越国的灭亡又该怪罪于谁呢?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不能停留在对事物的现象上.
  17、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简析:这首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两条途径.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是非常必要的,它是人们掌握知识、积累知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即形成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是获取知识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这也是非常必要的.并且,间接经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运用、检验和发展.如果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必只读圣贤书”,不去参加社会实践,不去接触广阔的社会生活,那么他的认识始终“觉浅”;只有通过“躬行”实践,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18、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宋戴复古《寄兴》)
  简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我们要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我们对人、对事、对己,都要一分为二,如果责备求全,就是一点论,就会犯片面性、绝对化的错误.
  1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简析:一定的结果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
  20、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白头吟》)
  简析: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2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简析:事情的运动,变化,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2、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
  简析:办事情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23、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唐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一)
  简析:(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
  (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24、冬青树上挂凌宵,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唐顾况《行路难三首》其一)
  简析:(1)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2)矛盾具有特殊性 (3)规律具有客观性
  25、骅骝日千里,亦在御功者.向无造父能,乃与凡马同.(明杨基《感怀》)
  简析: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发展中,内因与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首诗虽然突出地强调了外因对于人才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没有否定内因.一方面,它告戒那些对于他人来说处于外因位置的人们,应当善于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积极为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它还告戒那些在各方面已经取得成就的人们,不可忘记和否定自己成材的外部因素,把一切成功、成绩归于自己.
  26、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杜牧《赤壁》)
  简析: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倘若没有一定的条件,即使是英雄人物也是无法成功的.
  27、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功穿漏江海,蚕食困蛟鲸.敢惮榱梁蠹,深藏柱石倾.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唐元稹《蚁》)
  简析:这首诗通过小小蚂蚁造成的巨大危害,说明了量的积累可以引起质的变化,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告诫人们切莫轻视小的变化,以至酿成大祸.
  28、仲举高谈亦壮哉,白头狼狈只堪哀.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宋杨万里《读》)
  简析:(1)从矛盾分析的方法来看,陈蕃不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可能千篇一律,不同质的矛盾,只能用不同质的方法去解决,企图用一个模式去解决不同的矛盾,硬拼蛮干是注定要失败的,陈蕃方正有余,而计谋不足,以至事败垂成.
  (2)从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来看,陈蕃不懂得任何事物的发展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道理.远大理想、崇高目标必须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才可能实现.陈蕃一室不扫,哪能谈得上“扫天下”的雄心壮志?
  29、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唐高适《咏史》)
  简析:诗的前两句,肯定了须贾的怜寒念旧之情,后两句借题发挥,讽刺须贾仅有怜寒之意而无识才之眼.也是对仅以外表、衣帽取人的一种讽刺.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因为须贾的认识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和程度,因而不可能给以重视和委以重任.对万事万物的认识都是这样的.
  30、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篙.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唐杜荀鹤《小松》)
  简析:作者以松喻人,告诫人们要善于发现和识别人才,对有发展前途的人才要及早给以重视、关心和培养,使之早日成才.从哲学角度来说,小松的成长也可比喻为新事物成长的过程.一切新事物的成长都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它最初出现时总是比较弱小,不可能完全具备和充分显示其优势,甚至常常是貌不惊人,幼稚可笑.但由于它符合客观规律,代替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我们应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及时发现它,预见到它的远大发展前途,积极地支持它,促使它迅速成长和壮大.
  31、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简析:任何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无论如何也禁闭不住的.
  32、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简析:诗中引用了楚霸王项羽当年本可凭借优势兵力消灭刘邦,但他却害怕背上“不义”之名而多次丧失时机,最后反被刘邦攻击的历史悲剧,告诫热闹们“宜将剩勇追穷寇”的道理.从哲学角度来说,就是当量的积累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应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和发展,促成质变.如果犹豫不决,就会痛失良机.“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更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说明“世界总是这样以新的代替旧的,总是这样新陈代谢、除旧布新或推陈出新.”沧桑,指沧海变为桑田,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人间正道”是指社会发展规律.“老”是指因气愤、痛苦而变得衰老.这两句的意思是,天若有情的话,看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残酷,也会气愤不已,变得衰老;人类社会的除旧布新,沧桑变化,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33、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
  简析:在诗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具有多么重要的导向作用.正是这种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价值观,决定了周恩来革命的人生道路.
  二、谚语俗语名言类
  1、人两次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简析: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一句名言,与他的另两句“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一切皆流,无物常住.”都是说明客观事物是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与此相反,他的学生克拉底鲁提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走向了极端,否定了相对静止,是一种不可知论.
  2、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简析:宇宙之间的万物自然生存,不以人的意志所主宰.这说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简析:说明同一事物,由于个人知识结构的不同,看法也就不同.
  4、有志者,事竟成.
  简析: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推动事物的发展进程;反之,会阻碍事物的发展.又如,“满招损,谦受益”、“人定胜天”、“事在人为”、“心灵手巧”等亦属同理.
  5、满招损,兼受益
  简析:体现了矛盾同一性原理.即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又如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同属此理.
  6、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简析:夸大意识的能动,试图用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性,必然要受到惩罚.又如,“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等亦属此类.
  7、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简析:说明人的肉体与精神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形存神存,形谢神灭,这是唯物主义观点.又如,“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是说宇宙间万物不是神造的,而是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亦属唯物论.
  8、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简析:说明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又如,我们常听到的一些神话故事、宗教传闻、科学幻想,也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不过有的是歪曲的反映,有的是虚幻的或者是夸大了的反映.
  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简析:说明物质和运动是密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也离不开物质.也可从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去理流动的水不会腐败,门上的枢钮经常转动,就不会生虫.由于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部条件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即使水有腐败的外部条件,木头外面也有虫子在繁殖,但只要水和木头是经常运动,外因就不能通过内因发挥作用.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简析:意指自然界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它不因为饶是圣王而存在,也不因为桀是暴君而消亡.又如,“鸿雁出塞北,举止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表明生物的运动都是遵循着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规律.“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沈括)
  11、心外无物
  简析:是说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意识之外无物.这与“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等,同属唯心主义.
  12、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简析:说明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否则,就不能成功.
  13、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简析:说明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在规律的指导下,克服困难,赢得胜利.
  14、“心之官则思”(孟子)、“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荀子)、“人的记忆皆在脑”
  简析:三者的共同点在于说明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的基础,物质决定意识.
  15、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简析:说明一切客观事物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事物及其运动规律都是客观的.
  1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简析:自己知道什么就说什么,不了解什么就承认不了解什么,这样的态度才识明智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要把自己当作客观事物来把握,从自己实际出发,正确认识自己.
  17、入山问樵,入水问渔
  简析:樵夫熟悉山中的情况,渔民了解水的习性,故要“入山问樵,入水问渔”.这句俗语说明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18、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简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19、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简析:人的爱好各有不同,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又如: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20、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简析:说明事物遗传中的一种必然联系,即规律性.同时包含矛盾特殊性原理,并体现了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又如,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也是说明这个道理.
  21、一刀切
  简析:比喻不分对象,用同一方式对待不同的事物,违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又如,“张冠李戴”、“照办照抄”、 “一风吹”等同属此类.
  22、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简析:违背了矛盾普遍性的原理,是用一种片面观点看问题,搞一点论,否定两分法.又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等同属此类.
  23、牵牛要牵牛鼻子
  简析:是说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符合主要矛盾的原理.又如,“擒贼先擒王”,“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等同属此理.
  24、荷花虽好,也要绿叶相扶
  简析:比喻人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抓主要矛盾,但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因为次要矛盾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又如,“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等亦属同理.
  25、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简析:违背了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指做事情不分主次,抓了次要的,丢了主要的.又如,“眉毛胡子一把抓”,十个指头按跳蚤;“单打一”亦属此类.
  26、一个指头与九个指头
  简析:毛泽东同志常常以此来比喻成绩与错误哪个是主要的,哪个是次要的.要求我们要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所决定,所以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分清主流与支流,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
  27、抓好典型,兼顾一般
  简析:符合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实际工作中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和关键.又如,“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学会弹钢琴“等都是这一道理.
  2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简析:说明外部环境对事物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即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又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名师出高徒”、“哥们义气害死人”等都说明了外因的作用.
  29、师傅引入门,学艺在个人
  简析:说明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外因作用再大,也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
  30、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简析: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同属此理.
  31、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简析:只见部分,不见整体,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又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坐井观天等,同属此类.
  32、人变一世,天变一时
  简析: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33、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简析:这是说全局与局部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关系.局部离不开整体,否则,就会失去它存在的意义.所以想问题、办事情,必须着眼整体、顾全大局.又如,“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等,同属此理.
  34、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简析:这是说全局与局部不可分割,既要顾全大局,也不可忽视局部联系对整体的影响作用.否则,往往因局部的失败而酿成全局的失败.又如,“一只老鼠害了一锅粥“也是这个意思.也可理解为部分对整体有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又如“牵一发而动全身”.
  35、喜鹊报喜,乌鸦报丧
  简析: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把两种互不相干的事情强拉硬扯在一起,臆造出一种“联系“.又如,“看相知命”、“彗星,不祥之照”“心想事成”、对流星许愿等,同属此类.
  36、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简析:这是说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又如,“后生可畏”、“后来者居上”以及韩非的“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等,都包含了发展的观点.
  3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简析:说明新事物虽然开始比较弱小,但它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所以最终必然战胜旧事物.又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也是比喻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3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简析:说明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中,要分清是非,辨别善恶,权衡利害.有益的事,应持之以恒,促使它的质变;有害的事,应防微杜渐,阻止它的转化.
  39、瞎子摸象
  简析:比喻只认识事物表面的、片面的现象,而未认识事物的本质.现象与本质,二者不同.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片面的、多变的,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而本质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40、万变不离其宗
  简析:是说现象与本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现象无论怎样变化,它都是本质的表现.
  41、知人知面要知心
  简析:比喻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因为感性认识只是对事物表面的、片面的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对事物内在的本质的认识.
  42、盲人骑瞎马
  简析:比喻离开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是一种盲目的实践.因为正确的理论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因而它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又如,“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即是这个道理.
  43、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简析:比喻感性材料只有经过人脑的思维加工,方能上升到理性认识.由于人们获得的感性材料往往是精粗混杂、真伪并存、彼此相隔、表里未辨,所以,需要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综合过程,才能形成理性认识.又如,“多想出智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同属此义.
  4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简析:比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是通过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而获得的,离开了实践,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又如,“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不打不相识”等,都是讲的这个道理.
  45、书到用时方恨少
  简析:是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到实践中才会发现自己的知识的不足,从而激励自身不断地追求知识,扩展视野,深化认识.正如恩格斯说的:“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又如,“吃一暂,长一智”、“失败乃成功之母”、“学然后知不足”等,同属此理.
  46、事实胜于雄辩
  简析:是说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才能把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并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又如,“说了不算,做出来再看”、“路遥识马力,日久见人心”等,同属此理.
  47、众人是圣人
  简析:是说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它不仅创造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精神财富.那种认为“英雄造世事”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又如,“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也是说这个道理.
  48、失群孤雁终难行
  简析:比喻个人的实践必须同群众的实践相结合.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必须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否则,将一事无成.

哪位好心人能给我一份关于古诗词,谚语等包含的哲学原理的内容,感谢啊! 哪位好心人能给我一份BEC中级的课文MP3,不是听力,是课文的, 哪位好心人能给我发一份慎小嶷的十天突破雅思口语的PDF和MP3,非常感谢、、、 有哪位好心人能给我提供一份外国人写的旅游电子商务方面的英文文献, 求英语教学大纲?我要应聘英语教师,哪位好心人能给我发一份教学大纲,让我在面试的时候有准备! 我马上就升初三了,我想利用这个暑假把初三政治,历史提前背了,哪位好心人能给我一份初三政治历史复习资料 哪位好心人能传我一份新东方 《大英语六级听力特训》的录音啊书是这本 谁能给我一份高二物理电路试题?急啊!最近物理不太好,哪位好心人帮帮忙?在下先谢了! 哪位好心人能给我发一份慎小嶷的十天突破雅思口语的PDF和MP3,非常感谢感谢!liqijiayou@163.com 哪位好心人帮我写一份学英语的计划 哪位好心人来给我看两道数学题 哪位好心人能给我一份完整清楚制作简单的电鱼机原理图给我.包括变压器参数.mtje我是电自己鱼塘的鱼违什么法啊?发到我的邮箱657539266@qq.com 非常非常感谢 作文要求:写关于总结自己应改进的思想心态和言行举止 800字左右望哪位好心的哥哥姐姐等愿意帮我的 能给我提供一份参考. 谢谢! 《中级口译教程》第三版MP3,哪位好心人发一份给我呀?邮箱:shuxia_630@163.com 英语法练习题及答案哪位好心人帮我找一份初三英语关于语法的练习题并带有答案、 求 新东方大学英语四级美文晨读100篇的文本我已经又了MP3文件,哪位好心人能给我发一份文本文件,我的邮箱是hao_yue_dangkong@126.com 谢谢大家了...T_T. 有哪位好心人给我一篇六年级上册 关于学一门艺术的 作文 哪位好心人能给我提供一些好听的动感的英文歌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