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卷二十五.列传第十五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5:30:40
南史.卷二十五.列传第十五翻译

南史.卷二十五.列传第十五翻译
南史.卷二十五.列传第十五翻译

南史.卷二十五.列传第十五翻译
檀道济,是高平郡金乡县人,世代居住在京口.他小时候就成了孤儿,在守丧期间完全按礼仪行事,侍奉兄姊因为和顺细心而受到称赞.宋武帝创建大义,道济与其兄檀韶、檀祗等跟随平定京城,都参与了武帝建武将军府的军事活动,多次升迁至太尉参军,封为作唐县男.
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任前锋,所到之处,望风降服,一直攻进洛阳.议事的人说所获的俘虏,应当全部杀掉将尸体堆作大坟作为炫耀武功的大观.道济说:“讨伐罪人,慰问民众,正是我们今天要做的事情.”于是将俘虏都释放了并发遣回家,因此中原一带的人民感激、喜悦,归顺的人很多.长安平定以后,用他任琅邪内史.
武帝受命,因为辅佐的功劳,改封为永修县公爵,任丹阳尹、护军将军.武帝病危时,给他配备佩带班剑的卫士二十名.出任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徐羡之等人商议废立之事,暗示道济入朝廷,把将要废黜庐陵王义真的事告诉他,道济多次陈述不能如此行事的理由,竟然不被采纳.将要废黜少帝的那天夜里,道济进入领军将军府就在谢晦那儿住宿,谢晦恐惧喘息得睡不着觉,道济一躺下就睡熟了,谢晦因此而佩服他.
文帝即位,赐予他鼓吹乐队一部,进封为武陵郡公.他坚决推辞进封.道济向来跟王弘要好,当时王弘正深受皇帝宠信,道济便更加结交依附于他,每每挑拨中伤羡之等人,王弘也非常倚仗他.皇上将要杀徐羡之等人,召见道济想命令他西讨谢晦.王华说:“不可以.”皇上说:“道济是跟随别人行事的人,从前不是首谋,抚慰他并驱使他.一定没有什么可顾虑的.”道济到达京城的第二天,皇上杀了徐羡之和傅亮.接着就命令道济与中领军到彦之作为前锋西伐.皇上向道济询问计策,他回答说:“臣过去同谢晦一道跟随先帝北伐,入关的十条计策,有九条是谢晦提出来的.他的才能与谋略明白练达,大概难于跟他匹敌;但是他不曾孤军决战取得胜利,打仗恐怕不是他擅长的.臣知道谢晦的智慧,谢晦知道臣的勇敢.如今臣奉王命出师讨伐他,一定用不着对阵决战就能把他擒获.”当时谢晦以为道济会跟羡之同时被杀,忽然听说他来阵前指挥,于是还未交战就自动溃败了.事件平定后,迁任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
元嘉八年,到彦之侵犯魏国,已经平定黄河以南地区,后来又失去了.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上夺取地盘,转战到济水上游地区,那时魏军势力强大,竟然攻克滑台.道济当时与魏军打了三十多仗,多半都获得胜利,军队打到历城后,因为军需物资供应不上才退回.当时投降魏国的人都说官军已经完全没有粮食了,于是士卒忧虑畏惧,没有固守的意志了.道济在夜里吆喝着数筹码量沙子,将剩下的少量的米撤在上面.到天亮时,魏军见了他的粮堆,认为他粮食有余,所以不再追;又认为投降他们的人胡说八道,于是将他们斩首示众.
当时道济的兵力少而弱,军队中人心惶惶.非常害怕魏军来追击.道济就命令军士全部穿上铠甲,自己身穿白袍乘着车子,从容不迫地突出包围.魏军害怕有埋伏,不敢进逼,就回去了.道济虽然不能平定黄河以南地区,但保全了整个军队而回来,还是威名大震.魏国人很害怕他,画了他的像来驱除鬼神.回朝进位为司空,镇守寻阳.
道济在前朝就立下了大功,权威和名望都很大,左右亲信都是身经百战的将军,几个儿子又有才气,使得朝廷怀疑害怕他.当时有人这样看他,说:“怎么知道他不是司马懿那样的人呢?”
文帝多年卧病在床,屡次经过危险期,领军刘湛贪图掌握朝廷政务,担心道济提出不同意见,还有彭城王义康也担心皇帝去世后.道济不再能够被控制.十二年,皇上病重,恰逢魏军南伐,便召道济入朝.其妻向氏说:“高出于世人的功勋,这是道家所忌讳的,现在朝廷没有事却召你去,大概是灾难到了.”道济到达京城时,皇上的病已经好转.十三年春天,即将派遣他回归方镇,已经离开江渚还没有启程,有一种像是鹪鹑的鸟飞集到船上悲哀地呜叫.恰逢皇上的病又发作丁,义康假传韶令召道济入宫饯别,逮捕他交付廷尉,然后跟他的儿子给事黄门侍郎檀植、司徒从事中郎檀粲、太子舍人檀混、征北主簿檀承伯、秘书郎中檀尊等八人同时被杀.当时人作歌谣说:“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道济死的那一天,建邺地震,地上长出白毛.还杀了司空参军薛肜、高进之等.他们都是道济的亲信.
道济被逮捕,怒气冲天,目光像火炬一样,顷刻间就独自喝掉了一坛酒.于是脱下头巾丢到地上,恨恨地说:“你自己毁坏你的万里长城!”魏国人听说这事以后,都说“道济已经死了,吴国的那些小于们不足以再使人害怕了”.从此以后连年南伐,有到长江饮马的志向.
文帝问殷景仁说:“谁能够接替道济的角色?”景仁回答说:“道济因为屡次有战功,所以招来了威名,其它的人只是没有被任用罢了.”皇帝说:“不能这样说.从前李广在朝廷任职.匈奴人不敢南下挑衅,后继者又能有几人?”二十七年,魏军追到瓜步,文帝登上石头城眺望,大有忧虑的神色,叹息说:“若是道济还活着,哪里会到这一步!”
檀韶,字令孙,因为平定桓玄的功劳被封为巴丘县侯.跟随武帝出征广固,率领他手下的军队首先登上城墙,因此位至琅邪内史.随从武帝讨伐卢循,因为军功被改封为宜阳县侯,拜任江州刺史,因为犯罪而被免职.
檀韶嗜酒,贪婪强横,所到任职之处没有政绩,皇上嘉奖他全家随从起义,道济又有大功,所以他特别受到宠信而被授以重要职务.去世.其子檀臻,字系宗,位至员外郎.檀臻之子名叫檀珪.
檀珪,字伯玉,任沅南县县令.元徽年间,王僧虔任吏部尚书,用檀珪任征北板行参军.檀珪告诉僧虔要求增加俸禄,没有如愿,就给僧虔写信说:“我一家人虽然在文辞通畅方面不如别人,却愧居于武功发达之列.堂姑堂叔成群,三次跟帝王之家联姻,却使他们的子侄饿死,竟然得不到一点恩泽.以至于腹扁如蝉肠空如龟,时间已经很长久了.饥饿的老虎能够吓人,人们赶快就拿肉给它;饥饿的麒麟不会咬人,谁会丢下一根草给它?虽然一再处于孤立寒微之中,但是历代国士之家,婚姻官宦方面,也不落后于他人.尚书您的同堂姊做江夏王的妃子.檀珪的同堂姑母做南谯王的妃子;尚书您的伯父任江州刺史,檀珪的祖父也曾任江州刺史.我跟尚书您本来人地悬隔,不大熟悉,至于婚姻仕宦方面都不会特别隔绝.目前虽然通显与困窘处境不同,却还愧居于跟您同一类人之中,尚书您为什么这样为难我呢?”僧虔回信说:“我与你素来没有怨恨,凭什么要为难你呢?只是意见有些不同罢了.”于是用他任安成郡丞.
檀祗,字恭叔,与兄檀韶、弟檀道济都参加起义,封为西昌县侯,历任至广陵相.义熙十年,亡命之徒司马国墦兄弟从北徐州边界上偷偷地越过淮河,趁着天色阴暗,夜裹率领一百余人从广陵城墙上爬进城,叫喊着一直杀上官府的大厅.檀祗被射伤了大腿,告诉左右的人说:“贼人乘夜色昏暗进城来,是想趁我们没有准备的时候突然袭击,只需打五更鼓使他们害怕,天亮一定会逃跑了.”贼听到鼓响,只以为天亮了,于是奔逃,官军追杀百余人.
宋国初建的时候,任领军将军.檀祗性格骄傲,为人豪放,喜欢在外地任职自由随意,不愿意到朝廷内任职,因为不得志,发病后自己不愿治疗,当年就在广陵死了.谧号为威侯.爵位世代相传到齐朝受禅时,封国被取消.论臼:自从晋朝的王纲失去约束力以后,皇上的权威就没有能够树立得起来的,王室成为祸乱的基础,灾难覆盖整个江南.宋武帝一代创业之主,他的事功类似于沧海横流,改革紊乱的朝臣制度,使国家又归于平治的道路.用晋元帝、晋穆帝时代的雄风,来改变太元、隆安以来的末陷,这大概是文宣公刘穆之的作为吧,他配飨于宗庙,难道是乎白无故的吗?至于那些以才能自负而藐视别人的事,即使是周公旦来做也还绝不了担惊受怕,而以刘样那样的人处于当时那样的处境,他能够以病亡告终也是很幸运的了.秀之实行自己的主张而使政治清明,可以说他的爵位不是凭空授予的.当徐、傅二公跪着接受武帝临终嘱托的时候,如果能够使武帝死而复生.他们一定会约定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等到处于权贵显要之列、决定朝廷机宜、居于威震人主的地位,才想到攘除朝廷的后患,防止自身的灾愒,于是使失德之主有突然间失去皇位和性命的痛苦,使跋扈的诸侯并非风寒疾病而死,如果从国家存亡的根本利益来讲,那么道理就不同于此说了.湛之、孝嗣面对着时机不能决断,既因此次坏国家大事,又因此牺牲了自身,“反而使自己受到祸乱”,造就是他们本该当机立断而不当几立断的结果.道济开始因为被录用,所以能够忘记他的缺点,晚年受困于太大的名声,以至于全家覆灭.檀韶、檀祗能够世代相传承继爵位,大概是因为处于才与不才之间的原因吧.

全文太多了,要的话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