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谁发明的?简体汉字又是谁发明的?鄙视抄袭不写出处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13:10:12
汉字是谁发明的?简体汉字又是谁发明的?鄙视抄袭不写出处的!

汉字是谁发明的?简体汉字又是谁发明的?鄙视抄袭不写出处的!
汉字是谁发明的?简体汉字又是谁发明的?
鄙视抄袭不写出处的!

汉字是谁发明的?简体汉字又是谁发明的?鄙视抄袭不写出处的!
汉字
  ■ 汉字,”传说”是黄帝时代的史官仓颉所创造的.他观察万物,依据物体的形状造字.不过虽说古书上有记载,但这毕竟只是”传说”而已.
  ■ 其实汉字是起源於先民”结绳记事”(注1)(注2),是我们祖先共同努力的创作,仓颉可能只是”整理文字”的人.
  ■ 文字是因为使用上的需要而逐渐由少变多的,
  是约定俗成的.
  ■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统一文字,所以在秦以前,文字的写法也因为国家的不同而有不同.汉朝时候隶定,把图画式的小篆,改成一笔一画的隶书,更方便传抄使用,文字的形状大约就定型了,当然还是有所改变与增加.
  ■ 而繁体中文,就是『仓颉』所发明的喔!
  古文全都是繁体字喔!(注2)
  ※※
  (注1)结绳记事:上古没有文字时,在绳上打结做为记住事情的方法,为汉字最早的起源之一!
  (注2)古时候,由於还没有文字的发明,凡事都要利用打结的绳子来记载事情.一天,仓颉请一位名叫「二木头」的属下用一匹马去换二辆车回来,而二木头将绳子的一头打了一个结,再将绳子的另一头打了二个结后、便牵著马往市场出发,二木头找到了卖车的老板后,将带去的二匹马换了一辆车后,就高高兴兴的回去向主人交差.然而,回去之后,仓颉一看、怎麼他交代换二辆车、却只换了一辆车回来…,心理正纳闷究竟是怎麼回事,打算好好问问二木头呢!聪明的小朋友,你们知道为什麼吗?哇!原来二木头虽然将绳子打了结,但是却将要买的东西记反了,将原本「一马换二车」记成了「一车换二马」了,白白让市场老板赚了一匹马呢,搞得大家错误百出、人仰马翻,也让仓颉大人伤透了脑筋呢!由於吃过这种苦头,仓颉心想,究竟如何才能解决眼前的难题呢?
  仓颉每天在沙地上涂涂写写,很是懊恼…,有一天,仓颉看到了挂在窗台上的一串鱼,突然心生灵感,咦!聪明的仓颉灵机一动,脑中渐渐浮现出类似『鱼』的象形文字,一连串的文字又一一浮现脑海中,才恍然大悟,原来太阳就是『日』字、田地就代表了『田』字,还有『口、目、耳』也是由图形转变而来的文字,他发现每个东西都有图形代表它的意义,由景物转变成的文字叫「象形」字,真是太妙了!
  仓颉自言自语道:一棵树就是『木』、树木多了就是『林』;一个『石』代表石头、三个石头就代表很多石头,也就是『磊』字;人在树下歇著,就是『休』字;古时候的人,觉得女人留在家里最安心、就发明了『安』字,把两个字合起来,形成另一个意义的字,就叫做「会意」字,真是太有意思了!而「指事」原理造出的字,更能令你马上看出意思,像是上和下,两个人拿刀互斗就是『斗』字;因为后来文字不够用了,便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加上形或声的符号,成为「形声」字,像是鲤,把里字和鱼字合起来就是『鲤』;另外还有「转注」字,是把形声意义相近的字,互相转用,像是依和倚;而另一种「假借」字,是取同音的字,借作别的意思,像是考和老!仓颉拿起树枝在地上涂涂画画,也越来越有心得,终於发现了用文字记事的诀窍及要领,就是形成中国文字的六种原理,叫做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在一旁的大龙及小太极直呼中国字真伟大,开心地手舞足蹈起来!
  仓颉会造字的消息传到宫中,有一天,黄帝召见仓颉进宫,仓颉便向皇上一一说明了文字的由来和代表的意义:「太阳刚刚升起,就是『旦』字;他又画了一个「手」字、加了一个「目」字,把手放在眼睛上,手加目,就可以变成『看』字」.黄帝听了哈哈大笑,便请仓颉以后专心的造字.之后的每一天,仓颉便更用心、也更积极的创造出更多的文字,以造福大众,这也就是我们中国文字的起源!
  ----------------------------------
  简体汉字;
  以下史料供参考;
  1909年,陆费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论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
  1922年,陆费逵又发表论文《整理汉字的意见》,建议采用已在民间流行的简体字
  ,并把其他笔画多的字也简化.
  1922年,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上提出《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得到陆
  基、黎锦熙、杨树达的联署.这是历史上有关简体字的第一个具体方案,主张把过去只
  在民间流行的简体字作为正体字应用于一切正规的书面语.它提出的八种简化汉字的方
  法,实际上也就是现行简体字的产生依据,影响深远.
  1928年,胡怀琛出版《简易字说》,收简体字300多个.
  1930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刘复、李家瑞合编的《宋元以来俗字表》
  ,反映了一千年来简体字的发展情况.
  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出版国语筹备委员会编订的《国音常用字汇》,收入
  不少简体字,并指出:“现在应该把它(简体字)推行,使书写处于约易.”
  1934年,中国图书馆服务社出版杜定友的《简字标准字表》,收简体字353个.
  徐则敏在《论语半月刊》发表《550俗字表》.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提出《
  搜集固有而较适用的简体字案》.
  1935年,钱玄同主持编成《简体字谱》草稿,收简体字2400多个.同年8月,
  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采用这份草稿的一部分,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收字324个,
  虽然在第二年的2月又通令收回,但毕竟是历史上由政府公布的第一个简体字表.也就
  是在这一年,上海文化界组织“手头字推行会”,发起推行“手头字(即简体字)”运
  动.
  1936年10月,容庚的《简体字典》出版,收字达4445,基本上本自草书.同
  年11月,陈光尧出版《常用简字表》,收字3150个,约一半本自草书,一半来自
  俗体字.
  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体研究会发表《简体字表》第一表,收字1700个.
  抗日战争爆发,简体字运动才被迫停顿,而主要在共产党统治区继续发展.共产党取得
  政权后,立即着手继续推行简化汉字.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制《常用简体字登记表》.
  1951年,在上表的基础上,根据“述而不作”的原则,拟出《第一批简体字表》,
  收字555个.
  1952年2月5日,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
  1954年底,文改委在《第一批简体字表》的基础上,拟出《汉字简化方案〔草案〕
  》,收字798个,简化偏旁56个,并废除400个异体字.
  1955年2月2日,《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发表,把其中的261个字分3批在
  全国50多种报刊上试用.同年7月13日,国务院成立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同
  年10月,举行全国文字改革会议,讨论通过《汉字简化方案〔修正草案〕》,收字减
  少为515个,简化偏旁减少为54个.
  1956年1月28日,《汉字简化方案》经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审订,由国务院
  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31日在《人民日报》正式公布,在全国推行.以后这个
  方案根据使用情况而略有改变,1964年5月,文改委出版了《简化字总表》,共分
  三表:第一表是352个不作偏旁用的简化字,第二表是132个可作偏旁用的简化字
  和14个简化偏旁,第三表是经过偏旁类推而成的1754个简化字;共2238字(
  因“签”、“须”两字重见,实际为2236字),这就是今天中国大陆的用字标准.
  而在其他使用汉字的国家,同样也在简化汉字.
  新加坡:1969年公布第一批简体字502个,除了67字(称为“异体简化字”)
  ,均与中国公布的简化字相同.1974年,又公布《简体字总表》,收简体字224
  8个,包括了中国公布的所有简化字,以及10个中国尚未简化的,如“要”、“窗”
  .1976年5月,颁布《简体字总表》修订本,删除这10个简化字和异体简体字,
  从而与中国的《简化字总表》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