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的主要事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05:26:54
郑成功的主要事迹

郑成功的主要事迹
郑成功的主要事迹

郑成功的主要事迹
郑成功(1624年-1662年),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抗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郑成功一生,抗清驱荷,以赶走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祖国领土台湾的业绩载入史册,海峡两岸均立像树碑纪念.有《延平王集》行世.
清朝官方观点 爱新觉罗·玄烨大帝曾说“朱成功明室遗臣,非吾乱臣贼子”,也写下楹联:“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赠与泉州三邑南安郑氏祖坟.但清朝早期官方仍将郑成功视为叛国或海贼. 清朝末期,为笼络台湾人,逐渐将郑成功宣传为“忠义典范”.1874年,清政府派遣钦差大臣沈葆桢来台办理海防事务,沈葆桢在该年底与其他官员联名上奏,以郑成功“感时仗节,移孝作忠”,值得为民表率,请光绪皇帝准为其建祠祭祀,有助于“正风俗、正人心”.翌年(1875年)准其奏,正式在台为郑成功立祠,并由清廷礼部追谥为“忠节”.同年三月,沈葆桢拆除了旧的开山王庙,在原址重建一座福州式建筑式样的“延平郡王祠”.沈葆桢并亲写对联一副:“开万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极一生无可如何之遇,缺憾还诸天地,是创格完人.” 从此郑成功成为清政府承认的模范人物,台湾重要包括刘铭传、唐景嵩等人,皆曾为延平郡王祠作楹联褒奖之. 民国初年观点 中国光复之际,民族主义在革命者与民间大行其道,郑成功在许多刊物与传记当中,被塑造为“抵抗外来统治的民族英雄”.同时也开始有许多学者将郑成功列为“天地会”的创建者,试图将排满革命与郑氏抗清拉上关系,借此大力宣传. 1930年代,中国在遭受日本侵略的背景下,关于郑成功的刊物又开始流行,具有日本血统的郑成功在这些刊物当中也成为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的象征人物. 国民政府迁台后观点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发后,由国民政府派遣来台宣抚的国防部长白崇禧,途经台南时,即前往延平郡王祠 金门的延平郡王祠
向郑成功行礼,并立一石坊于祠前表彰郑成功的“忠肝义胆”,借此宣扬忠于领袖、国家的精神.1950年,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撤退来台后不久,总统蒋中正亦亲题“振兴中华”匾额,悬挂于延平郡王祠正殿入口.1963年拆除原福州式建筑改以中国北方宫殿式建筑以示正统 由于郑成功退入台湾的情境,与国民政府相似;又由于郑成功长期以来的“民族英雄”、“忠于领袖”、“传统文化美德”形象已深入人心,正好可以作为国民政府宣传的榜样.除了官方祭祀、宣传品传播,国民政府的教科书当中也多赞扬郑成功的“民族精神”,并强调他“光复台湾”与“矢志反攻大陆”的事迹,将其与“蒋公”同样列为伟人.“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台湾遂逐渐成为一个专有名词,至今在台湾的许多雕像与文献上,仍然能够看到. 在台湾,有许多学校、街道、乡镇的命名皆来自对郑成功的纪念.包括原日治时期台湾州立二中改名为“台湾省立成功中学”(今台北市立成功高中)、原台湾省立工学院改为国立成功大学、台湾南投县国姓乡、台中县成功岭、延平路、开山路、台南市东宁路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观点 厦门鼓浪屿郑成功石像
19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课本中,称赞郑成功“驱逐了外国侵略者在台湾的势力……受到我国人民的崇敬”,郑成功击败荷兰人的事实,成为反帝国主义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攻占台湾的故事,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宣传素材,在历史课本当中写着:“郑成功在台湾建立政权,团结当地的汉族人民与高山族人民,共同发展生产事业”.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在中国许多历史人物都被重新审视、评价.郑成功也不例外,由于他“忠于明朝”,是忠于封建主义,虽然一度被奉为民族英雄,郑成功却也难逃被媒体与学者忽视的命运;在文革期间,几乎很少有人敢评论、研究郑成功与台湾. 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郑成功再次以“击败西方殖民者”、“收复台湾回归祖国”的“民族英雄”之姿,回到教科书当中,直到今日.2005年3月,刚刚辞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江泽民,特别送给中央军委和国务院等领导人一系列瓷雕,主题是“郑成功收复台湾”.此一举动,在当时被视为武力攻台的暗示. 日本观点 因郑成功为汉日混血,日本人亦视之为大和英雄,如今日本平户(今长崎县平户市)海滨尚有“儿诞石”,相传郑成功即在此出生.日本作家近松门左卫门曾写了一部名为《国姓爷合战》的净琉璃剧风靡一时.主角名为“和藤内”.“和”即“日本”,日语中“藤”音同“唐”,“内”同“无”,有“非日非唐”的混合儿之意. 日治时期,日本政府以拥有大和血统之郑成功统治过台湾,以此解释日本统治台湾是继承遗储,合理化日本对台湾的统治.当时台湾公学校还教授台湾学童传唱郑成功之歌.台南的延平郡王祠被改为日式之“开山神社”,并整修为神社样式,但其旧有格局大致保留.战后国民政府再改为延平郡王祠,并将原福州式建筑全部拆除重建为中国北方式并于入口牌楼加设国民党徽. 由于日本很早就存在小中华思想.且深受水户学影响,而水户学基于明朝遗臣朱舜水影响,使得日本史又更重视大义名分论而发展为尊皇论.《大日本史》即是其扼要之精神依归.无论幕末维新思想,亦或今日历代天皇系谱,无一不受《大日本史》思想之沾染.在此思想体系下,对于明朝遗臣郑成功一生从事反清复明的功过,日人四方赤良评为:忠义空传国姓爷,终看鞑靼夺中华(鞑靼为明朝中后叶时的外患,明朝时的汉人称呼住在长城以北的蒙古人和满人为鞑靼). 英国大使观点 在英国大使马戛尔尼回程路上写的“纪事”中表示:“明末的反清并不是民族斗争,不是什么捍卫明朝一姓私利的斗争,而是文明与野蛮的斗争,进步与落后,是关系到中国后来几百年命运的一场斗争.” 在这场斗争中那些坚定反抗满清侵略,为此流尽最后一滴鲜血的英雄,他们的每个人的名字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在心,他们不仅是中国的英雄,同样也是世界的英雄,他们捍卫的不仅是中国的利益,同样也是整个世界文明进步的利益,他们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如果因此相信满清的谎言来污蔑他们,那只能说是丧尽天良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