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及其对社会主义实践的意义是什么?邓小平的本质论对社会主义有何新发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20:13:21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及其对社会主义实践的意义是什么?邓小平的本质论对社会主义有何新发展?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及其对社会主义实践的意义是什么?邓小平的本质论对社会主义有何新发展?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及其对社会主义实践的意义是什么?邓小平的本质论对社会主义有何新发展?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及其对社会主义实践的意义是什么?邓小平的本质论对社会主义有何新发展?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把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较之20世纪多数社会主义国家所理解和奉行的社会主义理论,较之把社会主义的某些特征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一个内容相互关联、逻辑严密的整体,有着鲜明的科学内涵和特点.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具有首要的基础性的地位.
  发展生产力之所以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因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就是生产力的发展所要求的.社会主义建立之后,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否则,就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点.尤其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这一点更加重要.
  解放生产力之所以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因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建立什么样的体制来发挥这一制度的优越性,还有一个过程.如果所建立的经济体制不适应甚至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那就无法做到发展生产力.否则,由于体制问题,生产力还是不能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解放生产力,才能发展生产力.所以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
  同时,“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又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它为后者的实现创造了物质条件和改革公有制生产关系的社会条件.有了这两个条件,就可以避免剥削制度的复辟,和两极分化的出现.
  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特征.
  对这个方面,一方面要从制度层面加以理解,即社会主义必须是没有剥削制度的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而消除两极分化的社会主义.这是社会主义之所以不同于资本主义而得到广大劳动群众拥护,体现了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基本方面.另一方面,“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不是孤立的、仅仅是制度方面的,它必须和发展和解放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结合起来.因为,没有解放、发展生产力这个前提,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也是难以长期的现实.过去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经验教训,就是片面地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制度层面,忽视了它的前提,结果导致了贫穷基础之上的平均主义.因此,“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还必须和共同富裕的目标结合起来,才不会导致平均主义的社会主义,才会激励、动员全体人民在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基础上,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终得到共同富裕而斗争.
  3、“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主要特征和终极目的,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内容
  人类追求社会主义,共产党领导人民搞社会主义,当然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要通过解放、发展生产力来确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当然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来实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进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来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但这些都不是问题的根本.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并不是社会主义的终极目的,也不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只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否则,就不可能把社会主义和平均主义的社会主义、原始的共产主义区别开来.只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终极目的.因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都要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都要作为手段,来为共同富裕服务.正因为如此,这个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内容.共同富裕的目标的一步步实现,转而成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有利条件.这里也要注意,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最终价值目标,共同富裕的实现也表现为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勤奋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起到示范和激励作用,最终使得全体社会成员共同致富.因此,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允许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不能搞平均主义,但绝不允许出现两极分化的结果.这里要正确认识部分先富和共同富裕的关系.部分先富是手段、是途径、是必由之路,共同富裕才是目的.不通过部分先富,试图同步富裕,这必然导致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破坏生产力的发展,其结果是造成共同贫穷,使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无从实现;但也不能离开共同富裕的目标去倡导部分富裕,那样势必造成贫富悬殊,两极分化,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前及改革开放的初期,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比较突出,“大锅饭”形式较为普遍.而现今的突出问题则是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在加大,贫富悬殊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国际上常用基尼系数来衡量一个社会收入分配的总体情况和贫富悬殊的状况,而早在前两年我国社会的基尼系数数值已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表明社会有向两极分化发展的趋向.这是值得警惕的.我们不能立即消灭剥削和消灭两极分化,但要注意防止和消除两极分化的进一步加剧.如果出现两极分化,就可能会导致社会分裂.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国家应当对此加以重视,采用政策法律和税收等等手段来进行有效的调控,以避免出现两极分化,使整个社会向共同富裕的方向迈进.
  总之,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一个的严密的整体.其中,每一部分都和其他部分关联着,成为其他部分的条件和目的,同时,每一部分又都在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整体中,有自己的特定的内容和意义,从而成为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对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使党和人民充分理解了单一公有制不是社会主义本质,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本质和独有的特征,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的科学根据.因为只有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谈到社会主义本质时并没有把将它限定在凝固的时空中,而是用五个动词“解放”“发展”“消灭”“消除”“达到”,在动态中生动地描绘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也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不能用僵化的观点去看待社会主义本质.例如,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实现就需要很长一个过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可能完全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也就是不可能根除贫富差别.相反,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还要积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完善和进步,它的本质内容终将会表现出来,最终会消灭剥削,否则,就不是社会主义.
  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又一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指导
  (一)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新的科学水平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在继承前人的社会主义观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了包括苏联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教训,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20年曲折发展的经验教训,立足于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实践,对社会主义的根本性问题上升到“本质”的高度作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概括.这一概括既包含着以往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又弥补了其中的不足.
  从突破和创新的角度看: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第一,突出和全面阐明了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邓小平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第二,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特征的关系.本质决定特征,特征反映本质.过去我们认识社会主义,仅仅停留在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上,甚至把一些不属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特征如计划经济等也作为社会主义本质来肯定.邓小平则从社会主义矛盾运动规律的高度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一方面剔除了对社会主义本质或特征的种种错误认识,另一方面强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必须坚持.从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第三,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手段与目的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切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