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出现的年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12:23:09
椅子出现的年代

椅子出现的年代
椅子出现的年代

椅子出现的年代
椅子的起源
椅子的名称始见于唐代,而椅子的形象则要上溯到汉魏时传入北方的胡床.敦煌285窟壁画就有两人分坐在椅子上的图象;257窟壁画中有坐方凳和交叉腿长凳的妇女;龙门莲花洞石雕中有坐圆凳妇女.这此图象生动地再现了南北朝时期椅、凳在仕宦贵族家庭中的使用情况.尽管当时的坐具已具备了椅子、凳子的形状,但因其时没有椅、凳的称谓,人们还习惯称之为“胡床”,在寺庙内,常用于坐禅,故又称禅床.唐代以后,椅子的使用逐渐增多,椅子的名称也被广泛使用,才从床的品类中分离出来.因此,论及椅、凳的起源,必须从汉魏时的胡床谈起.
宋.高承《事物纪原》引《风俗通》称:“汉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此盖其始也,今交椅是也”.《后汉书.五行志一》:“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京都贵戚皆竟为之.”这两段记载可证,我国古代椅子的出现当在汉灵帝时期(168-189年).
胡床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使用较广,有钱、有势人家不仅居室必备,就是出行时还要由侍从扛着胡床跟随左右以备临时休息之用.胡床在当时家具品类中是等级较高的品种,通常只有家中男主人或贵客才有资格享用.在方人雅士中还多有褒词及生动描述.如南朝梁庾肩吾《咏胡床诗》曰:
传名乃外域,入用信中京.
足欹形已正,文斜体自平.
临堂对远客,命旅誓出征.
何如淄馆下,淹流奉盛明.
胡床因其形态特点又有“交床”和“绳床”之称.隋朝称“交床”,是因为隋高祖意在忌“胡”字,器物涉“胡”字者,咸令改之.宋.陶 《清异录》云:“胡床施转关以交足,穿绷带以容坐,转缩须臾,重不数斤.相传明皇行幸频多,从臣扈驾,欲息无以寄身,遂创意如此,当时称‘逍遥坐’”.胡床开始并无靠背,形如今天所见的马扎儿.唐代始有靠背.这种逍遥坐很可能就是带靠背的胡床.胡床最早出现于汉代,比唐明皇早几百年,要说为唐明皇创意显然不妥.所以这里所说的创意,应指增加了靠背.胡床在唐宋时期盛行,宋代尤甚,不过宋时称胡床者渐少,而称其为交椅的逐渐增多了.
带靠背的胡床始自唐明皇,还可以从唐代《济渎庙北海坛祭器杂物铭.碑阴》的记载中得到印证,文中记有:“绳床十,内四椅子”.从这段记载可知在唐代贞元元年已有了椅子的名称.这里所说的“绳床十,内四椅子”是指在十件绳床中有四件是可以倚靠的椅子,显然是为了与另外六件无靠背绳床相区别.可见,椅子的名称虽已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可是常见家具,但它还未完全从床概念中分离出来.在唐代的典籍中,把椅子称为床的仍很普遍.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少年行.七绝》中写道:
马上谁家白面郎,临街下马坐人床.
不通姓名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这里所说的床,虽反映不出是否为带靠背的椅子,但可以肯定决不会是睡眠用的卧具.
“椅”,也作“倚”.起源较早,但不是指供人坐的椅子.其原为一种树木的名称,又名“山桐子”、“水冬瓜”,木材可做家具.
唐代以前的“椅”字还有一种解释,作“车旁”讲,即车的围栏.其作用是人乘车时有所依靠.后来的椅子,其形式是在四足支撑的平台上安装围栏,其制当是受车旁围栏的启发,并沿用其名而称这种坐具为“椅子”了.从现存资料看,唐代已有相当讲究的椅子了.如郎余令《历代帝王像》中唐太宗所坐的椅子为四直腿,束腰,上侧安托角牙,棱角处起线,这种装饰在明清时期称为“混面双边线”.坐面上在后部立四柱,中间两柱稍高,上装弧形横梁,两端长出部分雕成龙头,扶手由后中柱通过边柱向前兜转搭在前立柱上.扶手与坐面中间空当嵌圈口花牙.扶手尽端亦雕成龙头,与后背搭脑融为一体.坐面附软垫、衬背.这在当时应是十分精制的椅子了.唐代卢楞枷《六尊者像》中描绘的椅子更具代表性,它用四支铃杵代替四足,两侧有横枨连接,扶手前柱和椅边柱圆雕莲花,扶手和搭脑上拱,两端上翘并装饰莲花,莲花下垂串珠流苏,整体造型庄重华贵.镶金坠玉的家具在当时寺院中体现了高僧的尊贵与神圣.
五代至宋,高型坐具空前普及,椅子的形式也多起来,出现靠背椅、扶手椅、圈椅等.同时根据尊卑等级的不同,椅子的形制、质料和功能也有所区别.
五代至两宋时期的家具大体保留着唐代遗风,只是高型家具较前更加普及了.
高型家具的使用在民间形成时尚,居家必备高型桌椅,这从当时的绘画中可见一斑.如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市肆小店,无不陈放各式高型家具.宋代《会昌九老图》中描绘的圈椅也是前代没有品种.在近年发掘的宋代墓葬中还有以石、陶制作的家具模型或在墓室墙壁用砖砌成或雕成各式家具,其中表现墓主夫妇对坐在椅子上的场面最为普遍.如河南方城出土的石椅残件、河北井径县柿庄七号宋墓墓室砖雕桌椅、柿庄二号墓墓室壁画《对坐图》中的桌椅、洛阳涧西宋墓墓室的砖雕家具等.这说明椅子等高型坐具不仅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还被人微言轻殉葬用器.
宋代流行一种交椅,等级高于其它椅子,稍有身份的家庭都置备交椅,供主人和贵客使用.
参考资料:www.china-lj.com

东汉末年。
相关资料:
在中国传统的礼仪中,怎么坐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最早的时候,没有椅子,人们会客的时候都是跪坐在席子上,或者是一张叫榻的大床上,屁股放在脚后跟,叫跽坐。虽然不大舒服,可是在正式的场合下,必须得这样坐,否则就是失礼。
到了东汉末年,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类似现在的马扎,从北方的游牧民族地区传入中原,第一次改变了人们的坐姿。人们逐渐开始放弃跪...

全部展开

东汉末年。
相关资料:
在中国传统的礼仪中,怎么坐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最早的时候,没有椅子,人们会客的时候都是跪坐在席子上,或者是一张叫榻的大床上,屁股放在脚后跟,叫跽坐。虽然不大舒服,可是在正式的场合下,必须得这样坐,否则就是失礼。
到了东汉末年,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类似现在的马扎,从北方的游牧民族地区传入中原,第一次改变了人们的坐姿。人们逐渐开始放弃跪坐这种难受的坐姿。到了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化为我们习以为常的有靠背、扶手,可以让双腿自然下垂的椅子,并且在宋朝广泛地流行起来。古代中国人的腿终于得到了解放。 椅子的流行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腿脚,更重要的是对古代中国文化产生了相当的冲击。
这种四条腿的家具首先冲击的是当时中国的坐礼。而坐礼的变化,又直接导致诸多社交礼仪的变化。接着椅子还影响到了房屋的内部风格。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窗户的提高,以前人们的坐姿低矮,窗户的位置也相对较矮,以使坐着的人能看到窗外的风景,椅子的出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了。椅子的出现还对房屋内部风格产生影响,传统的坐礼要求房间中间尽量开阔,作为人们席地而坐之用。椅子出现后,人们就不需要为席地而坐预留太大的空间,家具的数量因此也增加起来。
在椅子出现前,人们的坐姿很低,以至我国的家具普遍矮小,常见的案几与现在中国农村的炕桌高度差不多;椅子出现后,人们的坐姿明显升高不少,自然而然,一些高足家具开始盛行,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而高足家具的出现,又引起了茶具、碗碟等等生活用品的改变。唐人因为席地而坐,坐姿低,为了方便饮食,都是用高足餐具,许多杯、碟、碗的底部都有几个支撑的高足。到了宋代,餐具置于高桌上,身体的位置及人的视线都不一样了,很难再看到高足的餐具了,碗、盘、杯等食器都变得玲珑精巧。
椅子出现前,由于坐姿、案几的低矮,人们围在一桌吃饭很困难,所以,那是一般实行分餐制。聚餐时,人们分别就坐于各自案几的后面,各有一套相同的饭菜,席地而坐,俎案而食。鸿门宴中,项羽、项伯东向坐,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这五个人一人一案,是典型的分餐制。椅子和高足桌子的出现,奠定了围坐吃饭的物质基础,人们逐渐开始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直到八仙桌的出现,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已经成了习俗,分餐制也顺应的改变为合餐制。
椅子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国人的心里。在椅子出现前,人们在正式场合必须跪坐,这种坐姿现在看来是很难受的,恐怕现代人很难有坚持这种坐姿半个小时的。所以,古时的人们必须从小经过刻苦训练,才能适应。孩子们学的第一项礼仪就是跪坐,其意义与新兵入伍要连正步相似。跪坐的训练,除了能磨练孩子们的意志,更重要的是修身养性,因为再怎么训练,坐久了都会不舒服,内心就会焦躁不安,所以,跪坐训练更是对自身心性修养的修炼,从而是内心与坐姿和谐统一,这样才能达到完美的跪坐。因此,经过跪坐训练的人们都有挺拔、干练的气质,都有严谨、坚韧的性格。
在椅子出现之前,跪坐是社交场合的正坐,不论你是天子还是草民,必须跪坐。现在人恐怕难以想象,那时候,皇帝与群臣议事,大臣们向皇帝跪拜时,皇帝差不多也是在跪着,这种近似的平等,拉近了皇帝与臣民的关系,那时的君臣关系更像是合作伙伴,跪并没有现在那种低下的特殊含义,而是一种恭谨虔诚的表现。椅子出现后,跪的意义在内涵上发生重大变化,皇帝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臣民们则跪拜在地上,这种礼节上的巨大不平等,使臣民们潜移默化的奴颜婢膝起来,在心理上巩固了皇权至上,奴化了国人的心理。

有人奇怪,欧洲也有椅子,也没有跪坐,为什么没有那种奴化的倾向呢?其实,道理很简单,欧洲人的礼仪中,跪是很少用的,除了向上帝双膝跪下,对任何人都不跪,就算是见到君主,也只是单腿跪而已。而在我国古代,跪是最常用的礼仪,不光是君臣之间,还广泛用于上下级之间,草民与官员之间。前面也说过,在椅子出现后,跪的不平等性显现出来,从而逐渐起到奴化作用。

自北宋以后逐渐开始走下坡路,这恰恰与椅子的普及时间差不多,难道只是巧合吗?就像国际互联网合手机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一样,人类历史上很多现在看起来不起眼的发明,甚至是像椅子这样简单的小家具,其实都对我们的文化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收起

出现于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