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篇课外文言文及答案随便三十篇就行,好的话还有加分.我指的是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3:39:25
30篇课外文言文及答案随便三十篇就行,好的话还有加分.我指的是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30篇课外文言文及答案随便三十篇就行,好的话还有加分.我指的是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30篇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随便三十篇就行,好的话还有加分.
我指的是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30篇课外文言文及答案随便三十篇就行,好的话还有加分.我指的是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诗画皆以人重》(王士禛)( 潍坊市2002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①;章敦、京、卞②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④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选自《明清闲情小品赏析》)
注:①王士禛,清代诗人.②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③章敦、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④颜鲁公,即颜真卿.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18.下列句中加点“然”与其他三句中加点“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则弛然而卧 B.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C.杂然而前陈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一钱不直 直: (2)后世见者必宝之 宝:
20.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后人粪土视之
译文:
(2)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
译文: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认为诗歌、文章、书法、绘画是否受人重视都与人的品格有关.
B.作者认为苏轼、黄庭坚的书法绘画作品流传下来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高.
C.作者认为章敦、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书法的人.
D.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其实不好,后世喜欢的原因是颜真卿的品德好.
22.填空.(4分)
(1)“苏、黄”中的“苏”指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他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唱,其最后两句“ , .”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怀念和祝愿.(2分)
(2)永叔,即欧阳修,字永叔,北宋文学家.初中课本里,他的《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四时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洁, ,山间之四时也.(2分)
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4~13题.(15分)(2002年太原市中考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4在(甲)段横线上填写原文. (1分)
5(甲)段描写的内容是 (1分)
6“朝晖夕阴”的“晖”,意思是 (1分)
7 请你写出两句初中课内学过的含“涯”字的古诗名句,要求句中的“涯”与(甲)段中“横无际涯”的“涯”表意相同. (2分)
答:
〔乙〕余闻而愈悲.孔子日:“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8(乙)段引用了孔子的名言:“苛政猛于虎也.”孔子还有关于学习方法的名言,请写出你在初中课内学过的一句. (1分)
答:
9 (乙)段中有《捕蛇者说》一文的主旨句,请用现代汉语说说它的意思.(2分)
答:
10 (乙)段“今以蒋氏观之”的“观”与(甲)段 一句中的“观”,表意相同.(1分)
〔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1请由(丙)段联系全文,写出《马说》的主旨句. (1分)
答:
12写出两句初中课内学过的含“见”字的古诗名句,其中的“见”与(丙)段画线句中的“见”用法相同. (2分)
答:
13联系今天的现实生活,请你换一个角度,谈谈对人才问题的看法.(3分)
答:
三.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熟读精思》,理解大意,然后答题.(7分)
阅读提示:朱熹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有丰富的治学和讲学的经验.“熟读精思”是作者吸收前人的读书经验,概括总结出来的读书方法,直到今天仍有借鉴意义.文章虽是文言,却明白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
熟读精思(节选) □ 朱熹(2002年湖北宜昌市中考)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吉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①看字,子②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甲到,乙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④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⑤.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①[详缓]仔细从容. ②[子]通“仔”.下同. ③[牵强暗记]勉强硬记. ④[漫浪]随随便便. ⑤[急]要紧.
1.给“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中的“见”字注上拼音.(1分)
________
2.在我们学过的文言词语中,还有哪些词与文中加点的“余”字意思相同?请任写一个.(1分)
_____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甲、乙两个方框内各填一个字.(1分)
______ _ _________
4.写出“不待解说,自晓其义”这句话的大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书要善于积累.古人关于读书有许多名言名句,你积累过吗?请任意写一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得幸于武宗,恃恩自恣.宣宗初亦召供奉.程既审①上晓音律,尤自刻苦.往往令倚嫔御歌,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程一日果以眦睚②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他工辈以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会幸苑中,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上曰:“汝辈何为也?”进曰:“罗程负陛下,万死不赦;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上曰:“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③法也.”卒不赦程.(安徽省2002年初中语文竞赛试题)
[注] ①审:明白,清楚.
②眦睚:怒目相视的样子.借指小的怨恨.
③高祖:唐代开国皇帝李渊;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8分)
⑴ 能变易新声
⑵ 会幸苑中
⑶ 乐工等罗列上前
⑷ 卒不赦程
22.下列加点的词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4分)
A.得幸于武宗 B. 必为奇巧声动上
不得永奉陛下 置琵琶于其上
C.由是得幸 D.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
会幸苑中 以是为恨
23.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 他工辈以罗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
(2) 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法也.
24.用文中语句填空.(4分)
罗程“果以眦睚杀人”的原因是“ ”,乐工为罗程求情的原因是“ ”,宣宗不赦免罗程的原因是“重”高祖、太宗之法.
25.你从文中的故事得到哪些启示?(每点启示用一句话概述,标上序号)(4分)
五.《礼论》(节选) 苟子(6分)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①.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②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③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注:①穷:困境.②分:区分,辨别.③屈:竭尽.
15.为下面语句加上标点符号.
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16.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语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选文,回答问题.(8分)
项籍者,下相①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②项梁.梁 父 即 楚 将 项 燕为 秦 将 玉 翦 所 戮③ 者 也 项 氏 世 世 为 楚 将 封 于 项④ 故 姓 项 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⑤,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⑥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⑦,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⑨籍矣.
【注释】①下相:秦地名.②季父:诸叔父中的最小者.③戮:杀,这里指失败自杀.④项:古地名.⑤去:放弃.⑥竟:完成.⑦会稽:山名.⑧族:灭族.⑨惮:畏惧.
16.(2分)用“/”给下面文字断句.(注意:此题不要求加标点)
梁 父 即 楚 将 项 燕为 秦 将 玉 翦 所 戮 者 也 项 氏 世 世 为 楚 将 封 于 项 故 姓 项 氏.
17.(6分)项羽与刘邦争霸,最后自刎乌江,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悲剧英雄.选文表现了他哪些鲜明的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2002年长沙市中考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店铺),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久而不闻其香”与“广起,夺而杀尉”中“而”字的用法相同.
B.“与善人居”和“居五日”中的“居”意思相同.
C.“鲍鱼之肆”代指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D.“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可译为:因此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必须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
22.根据文意,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是:近朱者赤, (1分)
23.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草书大王(2002年厦门市中考题)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gòu):责骂.⑥胡:为什么.
1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 )
(2)使侄录之 ( )
(3)侄罔然而止 ( )
(4)执所书问曰 ( )
15.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代词(4分)
例:予观夫巴陵胜状(我)
(1)皆讥笑之 ( )
(2)诟其侄曰 ( )
(3)汝胡不早问 ( )
(4)致余忘之 ( )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何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2002年广东省湛江市中考题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太行山),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 “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2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今者臣来 臣:我 B.方北面而持其驾 北面:向着北方;面向北方
C.我欲之楚 之:往,去 D.吾用多 用:用处
24.翻译“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一句为现代汉语.(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概括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不超过30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或片断,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2002年济南市中考题)
(一)
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4.依据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各组一个成语.(2分)
①虽护前者不能讳也
②各是其所是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6.作者说:“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看的?请举出具体事例说说自己肯定或否定的意见.(2分)
(二)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注]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选自《列子》)
[注] 缁(zī):黑色.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 天雨,解素衣
② 岂能无怪哉
8.从下面的短语中任选一个,解释其意思.(若两个都解释 ,则按第①个计分)(2分)
① 衣素衣而出
② 迎而吠之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顿两次).(2分)
向 者 使 汝 狗 白 而 往 黑 而 来
10.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是怎样悟出来的?(2分)
十一.《蜘蛛与蛇》薛福成(2002年宁波市中考)
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一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①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②其脑,果腹而去.(《庸庵笔记》)
注:①飙:暴风.这里指迅速.②盬(gǔ:)吸饮.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①既克,公问其故 ②齐师败绩
③果腹而去 ④如是者三四次
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登轼而望之 战于长勺
(A) 而势稍不及 (B) 苛政猛于虎也
蜘蛛乃盬其脑 以首俯地
(C) 今乃掉尾而斗 (D) 以尾击柳
2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①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 ②将鼓之 ③欲穷其林
④殚其地之出 ⑤我将东徙 ⑥温故而知新
(A)①④ (B)①② (C)②⑤ (D)③⑥
26.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夫战,勇气也”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微斯人,吾谁与归?
27.把(甲)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原文: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
28.①(甲)文中鲁军克敌制胜抓住了反攻的有利时机是在 之时;(乙)文中的蜘蛛是在蛇 之时,乘其不备,致蛇于死地.(请以文章原话回答)(2分)
②(甲)(乙)两文揭示的一个共同道理是 (1分)
十二.(2002年温州市语文中考题)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①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③,殊不畏人,闾里间④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⑤之诚,信于异类也.
〔注释)①武阳君:苏轼的母亲.②鷇(kòu):初生的小鸟.③驯扰:驯服顺从.④间里间:这里指乡里人.⑤忮(zhi):嫉妒,歧视.
2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众鸟巢其上(巢:鸟窝) B.其类可俯而窥也(窥:看)
C.武阳君恶杀生(恶:厌恶) D.至为珍异难见(至:极)
28.对下面句子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翔集其间.意思是:(很多鸟)在树间飞翔栖息.
B,殊不畏人.意思是:(这些鸟)很特殊,不怕人.
C.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意思是:乡里人见了,都认为是一件不寻常的事.
D.信于异类也.意思是:被鸟类所信赖.
29.简要说说你从本文中得到的启示.(3分)

200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课外文言文集萃答案
一.18.B (2分.A、C、D中的“然”,……的样子,B然,这样)19. (1)直,同“值”. (2)宝,以……为宝(把……当作宝贝),或珍爱、喜爱、喜欢. (2分.每词1分)20.(1)后来的人们(都把他们的书法)看作粪土. (2)古代的人大都会书法,只有那些品格高尚的人(的书法)才能流传得久远.(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21.D (2分.作者假设即使颜真卿书法不好.因为他的品德好,也会受到后人的重视.说明品德对于书法的重要)22.(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2)佳木秀而繁阴 水落而石出者.(4分每句1分,有错别宇该空不得分)
二.4 衔远山,吞长江(错字、多字、漏字均不得分)5 岳阳楼之大观(或洞庭湖(岳阳楼)的雄伟景象)6 日光(或阳光)7 ①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或天涯若比邻) ②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或断肠人在天涯) (标准同4)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写半句不得分.或学而时习之,或温故而知新,或默而识之,标准同4)9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评分说明:大意对1分(关键词理解有误不得分),表述1分(标准同2).10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或予观夫,或予观夫巴陵胜状)”11只要答出“其真不知马也”即可得分(标准同4)12 ① 风吹草低见牛羊 ② 路转溪头忽见 (标准同4)13 要点:人才不应屈服现实,甘被埋没,应有“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寻求机会,展示才华.评分说明:与原文观点一致不得分,能换角度谈l分,分析深刻有创新l分,表述1分(标准同2).
三、1.Xiàn 2.予、吾、我(供参考.大意相近即给分) 3.眼、口(顺序不可颠倒) 4.不等解释,自然明白它的意思(供参考.大意相近即可得分) 5.无“标准答案”,只要所写的是古人谈读书的句、言,均给分.错一个字扣1分.
四.21.(8分)(1)变换. (2)正好,恰好.(3)排列,排成行列.(4)终于22.(4分)D
23.(6分) (1) 其他的乐工们认为罗程的演奏技艺天下无双,想利用这个理由使皇上改变主意. (2) 你们这些人惋惜的只不过是罗程的技艺,我看重的是高祖、太宗传下来和法律.
(各3分) 24.(4分)①恃恩自恣 ②惜程艺天下第一(或:以程艺天下无双) (各2分)
25.(4分)示例:①英明的统治者会以国法为重,不会因偏爱和人情而废法. ②恃恩自恣终会酿成大错. ③ 人才虽能得,但法律是无情的,任何人在法律面前都应是平等的. (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五、共30分.(一)共6分,每小题2分.15.标点正确,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16.大意明确,如:人生下来就会有欲望,有了欲望而得不到满足,就不能不有所追求.17.用自己的话概括,语言准确、精练,如:制定“礼”的缘由.又如“礼”是怎样制定出来的.
六.16.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前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17.围绕“轻视读书学习(或学不专一),崇尚、炫耀武力,胸怀大志,(或叛逆性格)”等三方面来答即可.
七.14题考点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掌握的程度.解法导引:1)短文已给六个注释,这样译文则易.2)选项句词义不难解.3)可结合句子、文段译句之后再理解词的用法.答案:(1)喜爱(欢);(2)叫、让;(3)迷惑(迷惑的样子)(迷惑而无所得);(4)拿,持.(4分,每题1分) 15题考点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用法掌握的程度.解法导引:1)已有译文和解土题的基础.2)结合语境可解释出来.答案:(1)他;(2)他的(或”他”);(3)你(4)我.
16题考点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译句的能力.解法导引:有14题、15解题的基础及思路,此题易解.答案:(1)这是什么字(呢)?(2分);(2)(张)丞相(仔仔细细地)看了很久,自己也不认识.(2分)(16题只要基本正确即可得分) 17题考点分析:本题考查掌握内容发表见解的能力.解法导引:1)有做14题的基础就能掌握内容.2)文中只有二人——张丞相及侄儿,因侄儿并没有什么不对.且该责备的原因文中已列出,自然易答.答案:该责怪的人是张丞相.(2分)原因:①自己书写不好,还骄傲自满,不听劝告,不改正错误.②自己字迹潦草,还埋怨侄儿不早点问.(原因写①或②都可得分)(2分)
八.23 D(“用”是“物资”、“财物”之意) 24 即使马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错译、漏译“虽”、“此”、“非”字每 字扣0.5分) 25 (做事)方向错了,条件越好,结果越糟.(大意对或言之成理即可)
九.21.B 22.近墨者黑 23.能辩证地分析这个观点,并能言之成理的给2分,表达不清楚的扣1分.
十.4.①举例:讳莫如深 讳疾忌医 直言不讳 供认不讳 ②举例:独行其是 各行其是 自行其是 是古非今 5.双方互相讥笑,没完没了,简直连观看下棋的人都不如了. 6.略 7.①下雨②感到奇怪 8.①穿着白色的衣服出去②冲着杨布叫 9.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 10.观点举例:①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②遇事要善于思考.
十一.23.①已经战胜 ②溃败 ③离开 ④像这样24.D 25.B 26.B27.我看到他们的车辙混乱,又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去了,所以(才请您下令)追击他们.28.①彼竭我盈 意稍倦,以首俯地. ②弱者如果能抓住机会,那么弱小者也可以战胜强大者.
十二.27.A 28.B 29.例如: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转帖]
BY - pjzhenjh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

全部展开

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转帖]
BY - pjzhenjh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22、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25、欲加之罪,何患辞。 (左传)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
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
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31、曲则全,枉则直。 (老子)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35、将欲取之,必先之。 (老子)
3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
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41、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42、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4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44、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4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4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4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
4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5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5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5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53、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论语·微子)
5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5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5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5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5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5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6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6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6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6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6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
6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6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6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68、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杂记)
6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70、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7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易经·乾)
7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易经·系辞上)
7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系辞上)
7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7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7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7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7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
79、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屈原·涉江)
80、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屈原·涉江)
8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82、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楚辞·卜居)
83、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
84、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8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8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8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8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8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9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9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9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9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94、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荀子·非十二子)
9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9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9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
9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9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100、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
101、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孙子兵法·军争)
102、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孙子兵法·九地)
10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10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
10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10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
10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108、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晏子春秋·内篇下)
10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
110、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
11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
112、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
113、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战国策·秦策)
114、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战国策·赵策)
115、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燕策)
116、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战国策·齐策)
117、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战国策·赵策)
11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1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吴越春秋)
12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121、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122、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
12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124、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12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126、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127、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12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12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 列传)
13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131、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13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东方朔传)
13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134、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 (汉·辛延年·羽林郎)
135、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传)
13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王霸传)
13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13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39、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汉书·黄琼传)
14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班超传)
141、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
142、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
14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
14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曹操·短歌行)
14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146、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曹植·七步诗)
14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14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国·诸葛亮·出师表)
14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5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收起

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
宋朝有个叫狙公的人,喜欢猴子,成群的养它们(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知道他的意思.(狙公)减少家里的口粮来满足猴子的食欲.不久(粮食)不够了,打算限制猴子的食量,担心猴子们将不驯服与自...

全部展开

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
宋朝有个叫狙公的人,喜欢猴子,成群的养它们(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知道他的意思.(狙公)减少家里的口粮来满足猴子的食欲.不久(粮食)不够了,打算限制猴子的食量,担心猴子们将不驯服与自己先骗它们说:"给你们橡果,早上四颗晚上三颗,满足吗?"猴子们都高兴地拜倒在地上.
注释
狙——音居,猕猴,一种猴子的名称。
损——损失,减少的意思。
家口——本意是人口,这里是家里的粮食的意思。
充——充实,这里是满足的意思。
俄——俄顷,不久的意思,表示时间短暂。
匮——音溃,缺乏,不够的意思。
驯——音寻,驯服,顺从的意思。
诳——音狂,欺骗,瞒哄的意思。
若——文言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的意思。
茅——音叙,橡实,一种粮食。
评点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揭露狙公于弄的骗术,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但是后来,这个故事的意义有了些变化,被引申为反复无常,用来谴责那种说话、办事经常变卦、不负责任的人。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
译文
郑国有一个人,眼看着自己脚上的鞋子从鞋帮到鞋底都已破旧,于是准备到集市上去买一双新的。
这个人去集市之前,在家先用一根小绳量好了自己脚的长短尺寸,随手将小绳放在座位上,起身就出门了。
一路上,他紧走慢走,走了一二十里地才来到集市。集市上热闹极了,人群熙熙攘攘,各种各样的小商品摆满了柜台。这个郑国人径直走到鞋铺前,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鞋子。郑国人让掌柜的拿了几双鞋,他左挑右选,最后选中了一双自己觉得满意的鞋子。他正准备掏出小绳,用事先量好的尺码来比一比新鞋的大小,忽然想起小绳被搁在家里忘记带来。于是他放下鞋子赶紧回家去。他急急忙忙地返回家中,拿了小绳又急急忙忙赶往集市。尽管他快跑慢跑,还是花了差不多两个时辰。等他到了集市,太阳快下山了。集市上的小贩都收了摊,大多数店铺已经关门。他来到鞋铺,鞋铺也打烊了。他鞋没买成,低头瞧瞧自己脚上,原先那个鞋窟窿现在更大了。他十分沮丧。
有几个人围过来,知道情况后问他:“买鞋时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穿一下,试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那可不成,量的尺码才可靠,我的脚是不可靠的。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收起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4、解释...

全部展开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4、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1) 秋水时(按时)至 (2) 顺流而东(向东)行
1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表现了河伯怎样的心理 ?(2分表现河伯见到大海时的自叹不如的心理
16、从这篇短文中,你认识到了什么道理?(2分)
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告戒人们不要囿于见闻而骄傲自满。
(二)阅读朱熹的《熟读精思》,回答问题。(5分)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右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子细分明读之 (子:通“仔”。 ) ② 却只漫浪诵读(漫浪:随随便便)
15.选文虽短却意味深长,请选一个句子结合你的 读书事迹谈谈你的感受。(2分)
选择文中的句子,要结合自己的读书事迹谈出感受
16.读书要善于积累。古人关于读书有许多名言名句,你积累过吗?任意写一句。(2分)
答案举例: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汉刘向)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德 歌德)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英莎士比亚)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所谓诚其意者,勿自欺也。如恶(wù)恶(è)臭,如好(hào)好(hǎo)色,此之谓自谦(通“慊qiè”满足)。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同“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行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心,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14.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 如恶恶臭 (气味) ② 而著其善(显露,显著)
15.“厌然”是躲躲藏藏的样子。文中“小人”厌然的表现是什么?(2分) 其不善,而著其善
16.请写出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2分)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四)割肉相啖(5分)
齐之好勇者,其一人居东郭,其一人居西郭。卒然①相遇于涂,曰:“姑相饮乎?”觞数行,曰:“姑求肉乎?”一人曰:“子,肉也;我,肉也;尚胡革②求肉而为?于是具染而已③。”因抽刀而相啖,至死而止。勇若此不若无勇。
①卒然:卒,同“猝”,卒然,即突然。 ②革:更,另。③于是具染而已:于是,在这里;染,调味用的豆酱。在这里置办点豆酱就可以了。
14、释加点字词(2分)
(1)啖(吃) (2)具(准备)
15、文中表明作者态度的一句话是:若此不若无勇。(1分)
16、联系生活实际就“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这一话题谈一点感想。(2分)
答:愚蠢的勇敢。人需要有勇敢精神,见义勇为的行为受人称赞,誓死杀敌的气概令人敬佩,然而像上文所说的那两个愚昧的莽汉子的行为,不仅不值得称道,而且会遭世人耻笑:割肉相啖,至死而止,真是活该!这算什么勇敢精神?
(五) 《李世民畏魏征》(5分)
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言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缀耳。”上得有佳鹞,自臂之,望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自臂之 (手臂,这里动词,用手臂驾着) ②固久不已( 通“故”故意。)
15李世民畏魏征,能否从文中列举两例。(2分)
怕魏征生气,中途停止“幸南山‘;听魏征奏事而竟将鹞闷死怀中。
16唐太宗身为皇帝,害怕魏征,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样的人呢?(2分)
答:围绕“虚心纳谏,贤明”的君主来谈,即可。
(六)《曹冲救库吏》回答问题。(5分)
太祖(指曹操)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曹冲;曹操儿子)谓曰:“待三日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