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高中地理必修3的复习材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21:59:20
谁有高中地理必修3的复习材料

谁有高中地理必修3的复习材料
谁有高中地理必修3的复习材料

谁有高中地理必修3的复习材料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提纲
必修2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一、 经济效益
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类型名称 典型工业部门 优势发展地区
原料指向型工业 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 所需工业原料丰富的地区
市场指向型工业 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工业 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
动力指向型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 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 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技术指向型工业 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 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
二、社会效益
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沿海地区工业的大发展,到21世纪初我国对西部地区的大开发.
国防的需要: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主要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个人偏好的影响:大批华侨和海外华人在家乡投资办厂.
工业惯性的影响:可能由于工厂搬迁的费用太高,政府的影响,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常常可以看到,某个工厂的区位不合理,但仍然留在那里,这称为工业惯性
三.环境效益
读课本P61《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选择图》,分析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应如何选择?
分析过程:某工厂——污染类型——如何治理
四.一个工厂的区位选择整体分析思路:
1、 经济效益
2、 社会效益
3、 环境效益
4.2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
(1)投入——产出的联系
第一种是甲企业的产出是乙企业的投入.如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制造.同一工厂中不同工序之间的联系也属于这种联系方式,如生产流水线.
(2)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
有些工厂相互之间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工厂之间这种空间联系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等,如某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不同工业企业
2、工业集聚
在工业发展中,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工业集聚现象.
工业的集聚的优点,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等,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3.工业地域
(1)工业地域的概念
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我们称之为工业地域.
(2)工业地域的形成
工业地域按照不同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两类:
①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主要是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业企业自发集聚形成的;
②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既有与前者相同的类型,也有在共同的基础设施条件吸收下,不同工业集聚而形成的.
(3)工业地域的性质
工业地域按照发育程度的不同,分为两类:
①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地域
(如食品工业),以当地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工业联系简单、规模小、工厂少.
②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
(如钢铁工业区),工业联系复杂、面积大、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大,往往能够形成专业化很强的工业城市.我国和世界许多著名的“钢城”“石油城”“汽车城”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近些年来,一些科技含量高、工序复杂的工业(如飞机、汽车制造工业和电子工业等)开始出现分散的趋势.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条件,降低成本,以最终获得最大的综合经济效益.
4.3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区
1、主要分布: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
2、传统工业区的特征
⑴一般是在丰富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
⑵以大型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
3、历史:
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70年代以后开始衰落,之后许多国家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改造.
二、鲁尔区的发展、衰落与整治(读课本图)
1.发展的区位特点
丰富的煤炭资源
离铁矿较近
充沛的水源
便捷的交通
广阔的市场
鲁尔区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少数重工业部门高度集中.
2.衰落的主要原因
20世纪50年代以后,经济开始衰落,其原因是:
(1) 生产结构单一
鲁尔区的五大传统工业部门: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工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3)世界性钢铁过剩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5)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3.综合整治措施
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则,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综合整治.
A、调整工业结构
B、调整工业布局
C、发展第三产业
D、优化环境
三、新兴工业区的概念、分布
1、 概念:新兴工业区是指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发达国家的一些乡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的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2、 主要分布:在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以及美国“硅谷”等,日本的“硅岛”(九州岛)
四、意大利新兴工业区(读课本图)
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
① 大批廉价劳动力是发展的当地条件;
② 20世纪70年代 原料 和能源大幅度涨价是发展的国际条件;
③ 发达的信贷体系
④意大利高度开放的经济
⑤ 政府的大力支持
2.发展特点
工业区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
生产规模 以 中小企业为主 以大型企业为主
主要工业部门 轻工业 重工业
生产过程 分散 集中生产
资本集中程度 低 高
工业分布 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 集中布局
3.独特的发展模式—工业小区
(1)概念
指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生产企业和生产企业之间、生产企业和非生产企业之间)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根据现代经营需要,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信赖 、比较稳固的 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
(2)作用
有助于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五、美国“硅谷”(读课本图)
1.特点
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一些科技含量很高的新兴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1) 人才:从业人员水平高
(2) 产品:研发费用高;
(3) 增长和更新速度快;
(4) 产品面向国际市场
2.崛起原因
(1)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2)气候宜人.这里属于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
(3)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
(4)便捷的交通,通达速度快.主要是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
(5)军事订货:特殊的条件!
必修2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一、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运输方式 优点 缺点
铁路运输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 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 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
航空运输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管道运输 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货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浆及其它矿浆.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运量很大. 管道运输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二、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趋势:
分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及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见课本P80图)
发展趋势:交通运输不仅日益网络化、国际化(二条亚欧大陆桥、四条世界主要航海线),而且日益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且货物运输安全).
三、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
a.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以京九铁路为例(1、合理布局交通网,2、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3、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4、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b.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修筑公路,1、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2、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e.港口建设的条件: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的影响.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有:一是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的一个河口港,兼作海港,主要港区沿黄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建设提供了条件,长江一方面为港口提供了淡水,另一方面保证了船舶航行的空间,但是三角洲坡度小,泥沙容易沉积淤塞河道;二是上海港的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三是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时期 人类思想 人地关系
采猎文明 崇拜自然 人地基本协调
农业社会 利用自然 对抗性增强,环境受到破坏
工业革命 征服自然 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
新技术革命 人类谋求协调发展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直面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一定的容纳和清除能力(环境自净能力).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表现: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生态破坏(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和臭氧的破坏、资源的枯竭、生物物种的减少)两大类.城
3、环境问题的分布:
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发达地区严重(其原因是:环境承受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经济、技术水平落后;发达国家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
三、可持续发展
1、 环境问题的防治:
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从总体上,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2、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它既满足其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它的内涵概括为: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课本P96图)
(2)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一、 必然性:
1、 大的人口压力
2、 资源短缺
3、 深刻的环境危机
二、 纲领: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三、 途径
1、 循环经济是重要途径.
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2、 循环经济在工业中的表现形式是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能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3、 循环经济在农业中主要表现为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它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形成经济上和生态上的良性发展.
留民营村是“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
所采取主要措施:调整产业机构,开展综合利用,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