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放弃所谓“真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1:30:04
为什么要放弃所谓“真理”

为什么要放弃所谓“真理”
为什么要放弃所谓“真理”

为什么要放弃所谓“真理”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断句,历来聚讼纷纭,影响最大的两种为:第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如果按第一种断句,则其意思为:民众可以让他们照着我们的指引走,不可以让他们知道为什么.照这种断法,则孔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愚民”之意——老百姓只能被指引被奴役,却不能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自己会处于这样的地位.这种观点,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批林批孔”运动中可谓盛极一时,譬如,当年有一本署名为“北京大学哲学系一九七0级工农兵学员”所著的《〈论语〉批注》一书中,对此就有这样的批判:“这是孔老二献给奴隶主的愚民政策.它充分暴露了孔老二敌视劳动人民的反动本性和害怕劳动人民的虚弱本质.” 不过,我们如果联系《论语》的思想体系,就可以发现,这种句读和解读,很难说这符合孔子的一贯思想.譬如,在《子路篇》中,孔子有所谓“以不教民战,是为弃之”的说法,其意为:驱使没有受过训练的民众作战,那就是抛弃他们,反过来说便是要“教民”.这应该是孔子的一贯主张,翻开《论语》,例子不胜枚举.同样出自《子路篇》的,还有孔子与冉有的对话,表述了孔子先“富之”后“教之”的观点.我们可以质疑这一排序,但必须承认孔子并不主张“愚民”,即“不可使知之”,而主张“教民”.《为政篇》说得更清楚:“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里无疑包含着“教民”的思想,在孔子看来,仅仅用刑罚治民,而不以仁德感化,是不行的,会造成民众的“无耻”. 因此,很多人认同第二种句读及解读,那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其意为:老百姓如果理解(统治者政策),就让他们去执行;如果不理解,就让他们知道(后再去执行).这种解读并非像李泽厚先生认为的那样,如此断句是硬用“民主”比附孔子,而只是体现了孔子在推行国家政策时的策略,那就是:为了让一项政策得以最好贯彻实施,其办法不是霸王硬开弓;而是在教育启发老百姓之余,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执行.孔子所以有这样的主张,是因为他在“教民”中看重“君子”的作用的一贯思想——《颜渊篇》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中的“君子”一侧重指有位者、执政者,一侧重指品德高尚者,有德者,这里当作前者,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的意思差不多,强调有位者的表率作用.不过《论语》更时常在“有德者”的意义上使用“君子”一词,并着重强调他们的表率作用.我们也大可质疑孔子的这种“偏爱”,但不能由此得出他主张“愚民”.当然,这也跟现代社会的“民主”不是一回事,因为他只是在主张政策执行时的说服教育,却并未涉及政策制定之际的民众参与,与现代民主观念还有十万八千里距离. 诗无达诂,法无定法,对孔子这话,我们当然还可以做我们的解读,考虑到孔子中国第一大教育家的地位,我认为还可以将孔子这句话解读为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其含义为:人们在学习时,可以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自己去探索真理(“民可使由之”);而不必直截了当把真理告诉他们,让他们被动接受(“不可使知之”).那么,这种说法是不是过于摩登,有人为拔高孔子之嫌呢?唯唯否否.我们不妨来看看孔子一贯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在《论语》“雍也”篇中,有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说法,其含义是讲,对任何事,求知的人不如喜爱的人,喜爱的人不如自得其乐的人,换言之,与其直接让他知(让他被动接受真理),不如激发他对真理的爱好兴趣乃至激情,让他在爱好兴趣激情的推动下,自己去探索真理——这难道不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另一种表述? 而在《论语》“述而”篇中,孔子又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对此,朱熹的解读是:“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反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其意为:学习遇到难题,百思不得其解,而心生愤与悱.所谓愤,指烦闷、着急、发怒,虽束手无策,但对积极的求知者来说,却潜伏着拍案而起、不达目的誓不休的趋势.孔子言“发愤忘食”就是此意.所谓悱,指惆怅、幽怨、苦痛,虽无可奈何,但对上进的求知者来说,却蕴含着哀兵悲壮、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倾向.这里体现的也是孔子这样的思想:在探索真理中,必须让探索者直接面对真理,而不是人为地告知指示,因为只有在自己痛苦的探索过程中,才可能真正接近真理,洞悉真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在《探索真理,还是接受真理》一文中,我曾有言“我们社会如果希望真理不变质不成为其名称的反面,唯一的选择就是:一般民众放弃被动接收所谓‘真理’的依赖思想,将探索真理和把握真理的天赋人权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所谓科学精神和民主思想就是不承认任何人垄断真理的权力.人类对真理的掌握,与权威、权力没有必然的联系.每个人都有发现真理的权力,都有检验真理的权力,都有对一切说教证实或证伪的权力.” 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应该是我这一思想的古典表述.